close




提起下坡,我有一個很特別的經驗,就是跟拍


記得那次請stone測試RT-050A,在回程時,我和小郭騎著摩托車


STNONE則用時速接近八十的速度,快速從北宜下滑


 


我和小郭兩個人,只能用目送來形容當時的情況,因為根本跟不上


還好當時約好在建國南路我家附近的7-11碰頭,不然真的是跟丟了


 


很多習慣爬坡的車友,相信對於下坡應該都不乏經驗


但是這種快速下滑,卻不見得是每一個人都曾經有過的


 


當然下坡速度快到這種程度時,是不可能煞得住的


因此,「操控技術」的講究,自然會成為不爭的事實


操控技術當然指的是人的部分,但是這裡面難道沒有其它因素?


 



 技術操控當然存在


那天,小莊在聚會的場合談到他用三鐵車爬坡的經驗


其實三鐵車不只是爬坡占不到便宜,下坡更是一個大問題


而為什麼三鐵車不利於爬坡下坡?搭在這個題目來看


你就很清楚,這已經不只是操控技術這麼簡單而已了


 


所以下坡的問題裡面,車架的設計,自然也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三鐵車由於立管前傾,所以下坡時重心移動的問題就很明顯


 


基本上當你坐的位置自然前傾時,你就會產生一種想要翻過去的感覺


你當然可以以你優越的操控技巧來克服這個問題,但是這個問題是怎麼來的?


我們要說這只是純椊的操控不佳嗎?這可能過分單純化了問題


 


事實上人體在車架上面本來就會有重心移動的問題,下坡就在其中


但是如果車架設計上立管前傾時,重心也會跟著移動


所以可以看得出來,下坡完全說是操控顯然並不全對


 


也就是說車架的角度本身本來就會帶來重心前後的問題


那麼如果要讓這支車架能夠做到下坡穩定,就和車架設計有關


 


三鐵車其實並不是拿來爬坡用的車子,設計上比較偏直線加速


所以在人體的肌肉運上,比較偏於股四頭肌而非臀大肌


 


因此方便於利用可以利用的肌肉,立管前傾是必然的


所以在設計上講低風阻,後下叉設計偏短以利於直線加速


從這幾點上面來看,它根本就沒有考慮要讓你去爬坡


既然沒有爬坡的問題,那麼自然不會考慮到下坡的問題


(台灣三鐵賽是比較特殊的情況,所以很多人是用公路車來比)


因此類似文中小莊的情況,其實只是它個人的一個特例



重心要如何移動?


事實上三鐵賽的距離設定上也不應該太長,因為三鐵車架本身的設定就有限制


因為以三鐵車立管角度來看,應該沒有一個人的比例是完全符合的


 


我們常聽別人說過「爬坡設定」,也有人把CERVELOBH認為是爬坡設定


其實這指的是,這些車的設計可能方便一些人充分使用他們的「臀大肌」


並不意味著對所有人來說這些車的幾何就是這些人的「爬坡設定」


所以對於每一個騎乘者來說,他的「爬坡設定」可能並不一樣


 


所以當你要找尋一下所「下坡穩定」的車,其實除了和自己的幾何要相合之外


如何考量到每一個人不同的身材,然後做到「重心平衡」其實就是設計者的功力


 


當然也有一些人談到了所謂的後下叉長短或者五通高低乃至於車的軸距


這些論述本身你都可以說是對的,但是怎麼樣把這樣的想法用在一台車上?


這可能就不是用「說」就可以做到的,而是你必須真正把它畫成車架圖


 


過去我所寫的一篇文章小賴熱血方剛的73度,其實裡面就點到了這個問題


由於五通做的比較高,後下叉並沒有考慮縮短,所以車架重心雖然後移


但是下坡時,仍然考驗了小賴的操控功力,其實這就是車架設計之初就知道的


 


過去某家車廠的車被形容成車前後輪走的是不同的方向?為什麼?


其實這樣的車如果用在下坡就會非常的危險,因為整車的協調性非常差


所以車子的平衡性不只是考慮到重心的平衡,其實設計本身的自諧更重要


 


某些車或許在上坡時真的能夠發揮一定的戰力,但是下坡就未必了


或許CERVELO 新款的R3 R5為什麼要考慮更改它的幾何重點就在這了


 


下坡穩定可能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未必是一樣的,但是這真的頗難做到


或許為什麼量身訂做一直存在空間,這些車廠的DATA BASE或許才是最重要的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