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的SALES對於公司來說絕對是資產,但是對消費者卻可能是負債
因為推銷本身購成了很大的促買力,但是你買到的很可能卻是堆垃圾
我們報社常常會有一些廠商來賣東西,其中甚至包含了DVD
當然這些DVD會讓你有意外的喜悅,但是如果以數量來看畢竟是喜悅的少
一般而言以一支二百元來說,我通常一星期總會買個六百元
但是最近我在整理這些DVD時,赫然發現我喜歡的就只是那幾張
就是前二天吧,這位DVD的SALES到了我家附近,當然也就CALL了我
雖然我已經打定主義一定要「精挑細選」但是買了三張放了之後
我只覺得「又被騙了」所謂的大場面等諸多的形容詞,都是勸敗的陷阱
為什麼人那麼容易被騙?我想一個關鍵就是你對它「完全不懂」
所以你就只好賭一把,看對方告訴你的經驗「或許是對的」
由於你花的錢可能並不大,所以你可能覺得這樣的損失「無關痛癢」
但是,如果你整理你手中的DVD要丟掉時,你就發現「這些都是錢啊」
金額如果累計起來,可能都快可以買支不錯的車架了
你為何被騙?
所以,這兩天我就上網參考了幾個不錯的「影評」的部落格,把它列入最愛
然後花了一些時間,把最近上映或者近一年來放映的電影評論,瀏覽了一遍
從這當中我把我可能想要的,或者我家公主、女王想要的,做了一個記錄
上網去找了家專門賣這種影片的網站「一次買個夠」(免得重複運費損失)
當然,這位常來報社的DVD SALES在我發誓最後一次受騙後,列入「拒絕往來戶」
我家女王常講一句話,我這幾千萬的房子裡面放了一堆不要的垃圾
所以,他常常要我整東西,看有什麼不要的,最好通通都丟掉
其實,他所謂的不要的東西,多半就是從大學到現在所買的一堆書
很多車友都知道我很會挑書,甚至都快可以開書店寫書評了
但如果知道我之所以會有這些「成就」全是因為「慘痛經驗」就不足為奇了
在上面一篇之中,我曾經談過,這世界都多少東西可列入經典---其實書也一樣
我不知道這個部落格中有多少車友是讀小說的(我知道小方一定是啦)
不知大家有沒有做過一個統計,這整年所發的小說中,有多少是「值得看的」
事實上,不管書店中的宣傳做得多大,好不好看,總會有一些感受
當然真的要評斷一本書的價值還是要有一些「專業訓練」和「經驗值」的
以我自己去年的「主觀經驗」來看,可能在數量上「不超過二十本」
那你可以想一想,這個「數量」佔全年的發行,有多大的「比例」
我記得時報出版當年曾經因為沒有發「哈利波特」最後悔恨不已
哈利波特是不是好書?我在此不做評論,但是發到這本一年就卯死了
所以你可以想想看,這些書商為什麼要「散彈打鳥」因為就是在賭一把
其實對我來說,越是這些被「打」的書,多半都不是特別好看
當然「千禧年三部曲」可能是這當中,我認為的唯一例外
反而是一些沒有被打的書,最後反而多半成了一些常銷書
我們常常手中有一些閒錢就會去買書,其實多半是「亂買書」
因為如果你不是「學有專精」你常常是看了書店或報紙廣告而被勸拜
你得知道自己要什麼
我的女兒非常喜歡科幻和奇幻,他去書店通常早已「鎖定目標」
當他拿起來,座在那裡讀了一陣子之後,他就知道自己「會不會出手」
有些甚至他早就在亞馬遜網路上訂購了,上次去美國玩,其實就是扛書之旅
所以從這裡你也可以知道一件事,真正懂的人「絕對懂得自己要什麼」
如果你象個無頭蒼蠅一樣,那麼當然會被人認為「盤子」遭到痛宰
基本上車店開門就是要做生意賺錢的,你去博感情?用什麼博?
其實我為什麼要寫這些經驗性的文章,其實就是提醒大家別買沒用的東西
事實上我除了自行車的用品之外,一樣會幹我文章中寫的蠢事
只是,當我想通了我的問是之後,我發現,我買東西真的變精了很多
我的用意不是要大家相信權威,而是讓自己變成懂的人
從我喜歡自行車以來,我就發現真的有人在從事於「造神」這件事
因為一旦它成為神之後,多了一堆粉絲,那麼生意自然也就不用愁了
文章是知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