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我每一年都要買一大堆的書,最後到年尾時又要丟一大堆的書
現在我一樣每個月還是會買一些書,但是在購買的心情上「謹慎多了」
在投入自行車這塊領域之前,我的專長其實是財經---投資理財
所以很多人知道,我過去拜過一個師傅,如今仍然可以說是「股神」
在股票市場裡面,自己寫技術分析也偶耳會操作進出一些股票
究竟我看過的有關股市和操作的書有多少,自己都不太記得了
但是,最後我所想到的是你不可能是絕世高手---買在最低賣在最高
股票會讓你賺或者賠,其實是在那關鍵的15秒是否做對了決定
而這樣的體悟也讓我了解,市場上這些書,其實未必能夠讓你賺錢
那天有人在我家聊天,我忽然冒了一句,股票投資其實看三本書就對了
當然是不是真的就是那幾本,或許是值得商量的一件事
但是如果你真的了解市場時,你會發現真的操作就只是「觀念問題」
而帶給你正確觀念的,往往真的就只是「那幾本書而已」,只是沒人相信
因為你到書店時,舉目所及都是一些與理財有關的書籍,每個人都是神
其實現在的「神」當中,有人與我在貴賓室裡一起看過盤
她有多少斤兩?有沒有賺過錢?其實我一清二楚,講難聽都是包裝
有些時後,我覺得賣書就和那些股友社老師一樣,都是靠這個來賺錢
買書也不要貪心
我常常和別人聊到,大學裡如果要寫一本著作,年齡通常都到了40以上
一個人花了十幾年的工夫,才能夠對某個「體系」有一些了解
基於這樣的了解,所以他敢動手來寫一本書,陳述某個他的發現
這樣的情況,和有人一年可以寫一本小說:這是完全不同的一件事
別人花了十幾年才寫出來的一本書,你認為你可以花多久時間「懂」
很多人大概花了二個星期就讀完了,然後就說自己「懂了」你相信嗎?
我們所謂的 「懂了」無非就是大腦對於某些理論有一些「相關的印象」
很簡單如果在大學開相關的一堂課要你去教,你也能說得頭頭是道嗎?
如果你懂得這些,你就會知道某些人在這裡摘了一些那裡聽了一點
然後就跑到某些論壇去,認為自己「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沒有什麼奇怪了
因為就是他對相關事情的本質一點都清楚,或許他才有說三道四的勇氣
其實我現在的想法是:如果這輩子你真的讀懂了一百本書,就已經很不得了了
經典並不是隨意說說的
這個世界變動得很快,很多人擔心自己趕不上時代,可以說對也可以說錯
因為現代科技的發展,並不象手機廠商一樣,一季就要推出一些新產品
理論科學的發展到目前來說,很多早就已經變得很緩慢
因為這些的背後,往往是累積到一定的程度之後,才可能有所突破
以自行車來說,你認為象CERVELOR-3這樣的車,三個月五個月就要換新款嗎?
LIGHTWEIGHT如果那麼容易取代,那隨便一家阿貓阿狗就在做LW了不是嗎?
所有的經典可以說是在前面的基礎上,所建立出來的一定的技術門檻的表徴
就算它變成你抄襲的對象,並不表示你可以做出「超越它的東西」
所以,如果真的想要了解一些東西,那麼就應該找本經典「定下心來唸懂」
即使有新的觀點出來,如果你真的懂了這些經典,那麼你要學也會變得很快
這個世界最慘的一件事,就是你不斷在追逐新的東西,但是連最根本的都不懂
在渉入自行車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買羽球拍,至今家裡還一堆收蔵
羽球拍就象是手機一樣,一堆時間就一定要推一些新MODEL出來
手機還可以說有一些新的科技因素在裡面,比如說三D或者說雙核
但是羽球拍那有那麼偉大,所有的陳述只不過就是告訴你「掏錢吧」
回過頭來我想我所理解的是:關於自行車這一塊其實也一樣
雖然論壇上每一個星期都會有產品出來「魔音穿腦」一下
但是,這裡面真的有經典存在?真的有很多都值得買?
我想他們想告訴你的是「掏錢吧」「買就對了」只是不能明著說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