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劉大,現在頂尖車架是不是都差不多
老實說,我覺得這個題目真的很有意思,因為差異性究境在哪?
對於消費者或者車友來說,真的有人能夠完全了解嗎?
對我來說,如果品牌商自己不設計車架,只是請人代工的話
那麼品牌商的之間「基本」差異,可能只剩下了「幾何」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你買這家的車架和買那家的車架之間
除了幾何不同外,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差別與意義呢?
或許爭到最後只剩下你買的是「品牌」價值而已
今年車展時,有些車友請我幫他們導覽一下
本來他們認為我應該會做一些細部解說,但是情形根本不是那樣
他們發現,我只逛重點,而且走得很快,幾乎一下子就可以逛完
其實這就是問題所在了-----你想看的究竟是什麼?表相還是本質
什麼是表相什麼是本質?
如果你把車展中展出的車子照片瀏覽一遍,你會發現太多的「共相」
什麼樣的「共相」,如果沒有人解說,或許大家並不一定感受得到
1. 超大的下管,強壯的五通
2. 1又1/2的頭管和搭配的前叉
3. 誇張的後下叉和打扁之後的後上叉
如果我們把CANNONDALE、TREK、R-.3當成引領風潮的車來看的話
你會發現一件事,這些原本創造時代風格車的元素----現在到處都是
這些原本就是車架之所以強有剛性的基本原素,但是現在大家都知道
如果你要看的車就是這個樣子,那麼除了塗裝不同,有什麼意義
其實現在的車廠要把車做到很有剛性,一點都不難
這樣的車出除外觀差不多之外,可能連重量也差不多
因為,能代工的車廠就是那麼幾家,做出來如果差不多,其實很合理
所以,如果你花了很高的代價買了這些差異化不大的車,只能說很冤
差異化哪裡來
模仿其實是很容易的,所以領先廠商也很清楚----要不一樣
這些不一樣,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呢?----重量、設計都是重點
CERVELO今年為什麼要改款?改款只是為不同而不同?
CANNONDALE為什麼在HD之後,立刻又做出了超輕車款?
什麼樣的廠商才能製造出「精典」什麼樣的本事才能擴大「領先差距」
或許我們認為的「價值」就是這些廠商真正該屬於「名牌」 的緣由
為什麼重量也會成為差異的來源?這其實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因為如果你在重量上要保持優勢,那麼你就很清楚,你的車架就不能只有剛性
就象之前我們所談的,要讓車架擁有剛性,現在其實變得很容易
但是在剛性之餘,還要做到重量上有優勢,那麼在做法上就會有很大不同
又輕又強 這些不同,就是那些真正擁有技術的廠商,之所以領先的來源
過去,我一直在說:碳纖車架廠也是有「級數」的差別
有些廠商做了那麼久就是在重量上面降不下來
其實,這些講法的背後,就是碳纖廠的「差異化」來源
為什麼CANNONDALE、CERVELO在偷輕之後依然能夠擁有剛性
那麼,這些背後的OE廠商所擁有的技術優勢,就扮演了一定的貢獻
另外為什麼今年的CERVELO要改變設計,BBRIGHT的意義在哪裡
其實這樣的五通設計可能讓BB30和BB86之間又象了那麼幾分
所以真的碳纖車架只要硬就好嗎?只要長得象就相同嗎?
如果剛性是碳纖車架的唯一價值,那麼車架的價錢早就該DOWN下來了
領先廠商和亦步亦趨的追隨者之間的差距,也應該早就被追平了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