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有些朋友在問我和鋁車相關的一些事


因為它們看我不但手上已經有了三部鋁車


在不久的將來,可能還有另外兩部車入庫


現在不是已經進入了碳纖時代了嗎?鋁車還有希望嗎?


 


其實,我一向喜歡用現在的我去檢視過去的我


過去,我對於鋁這個材料究竟了解了多少,而現在又是什麼樣的情況?


相對於過去習慣於用化約論的材料來看問題,我覺得現在可以說的


相較於過去那些「略顯貧乏」的知識,應該是豐富多了


 



死硬嗎?歐---NO


一向以來鋁車給人的印象就是什麼呢?很多人認為好的鋁車就是該


過去,我曾經騎過PINARELLOCASATICANNONDALE和卡瑞拉等在內的鋁車


也曾擁有一部BMC瑞士塗裝版本的紀念車


過去這些車除了M7.9所給我的印象外,普遍的感受是短距離可以,長距離不行


但是我個人的感覺是會有這種結果,應該是過去製作技術上面的問題


 


就以BMC來講好了,BMC的剛性或許對所有人來說,應該是共同的認知


但是,BMC似乎沒有想到一個問題,是不是車子只要硬就好了


它的管形應該相當的有特色,但是它的硬也讓人很受不了


 


但是鋁車的製作真的就是該這樣一個硬到底嗎?答案是-----不是


其實現在在鋁車製作上,早就有高明的廠商擺脫那種不是軟就是硬的截然二分


現在的車架製作,講的是該軟的地方(舒適)的地方軟該硬的地方硬(剛性)


也就是舒適和剛性並不是不能同樣在一部車上出現,只是你懂不懂怎麼做


 


為什麼過去我會問杰銳,重量和剛性的平衡點在哪裡呢?


因為過去的鋁車為了要達到剛性,往往在重量上降不下來(有人到現在還是)


要不然就是因為管壁抽得太薄,連水壺孔都因為長期震動而出現了裂痕


 


但是現在要把車架重量做在一公斤左右而維持住剛性和舒適,已非不可能


講得簡單一些,就是該厚的地方管壁不能薄,而可以抽薄的地方則盡量抽


 


其實之前有車友騎過我的KRC-300當時他的感覺是----這真的是鋁車嗎?


因為在過減震條時,當下你的感覺是,你騎的好象是碳纖車


但是如果你要加速時,車架本身所反映的剛性,讓你忽然回神發現---這是金屬車


而已經長有車友把這部車用在比賽上,距離和舒適性可以說相當的平衡


所以,你說要達到「剛柔並濟」有困難嗎?答案很顯然------不難



鋁車架的弱點?---重量產or造型


以我自己來看,鋁車如果要用圓管其實要達到要求是可能的


但是,如果把鋁車和碳纖放在相同位置來看,那麼鋁車不能不說---仍有極限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鋁車如果要講究造型?那麼重量可能就不會太漂亮


 


以卜威的三款量身訂做車來看,KRC-300其實是最輕的,目前又輕了130公克


而前些日子和卜威的技術人員在聊天時,我個人是提了一個目標就是做到1150


(目前就我所知,M的尺吋是1250附近,也就是再降個一百公克)


 


這個目標如果是用陽極處理,那麼我相信要達到應該是非常容易


但是,如果把這個條件放在另兩款車架上來說,那麼就有困難


而這個差異點在哪裡呢?講得現實一些----就是造型


 


基本上目前鋁的抽管技術雖然比之前有長足進步,但是抽得薄又要有剛性


可能仍然是有其條件上面的限制,如果太輕,那麼你能用多久呢?


如果說要又有造型又能做到輕,就我個人的了解----似乎沒有那麼容易


 



價格or性能


過去,很多車廠把鋁車是當成中低階車種在處理,代工價錢不高


講得難聽一些,如果價錢壓得太低,那麼要求製作水準其實是有困難的


當然你如果要求要精緻又要性能,那麼很簡單----你願意花多少錢來買


可能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鋁本身的應力問題,也會讓大家卻步


 


畢竟如果你花了十幾萬買了一輛鈦車,你覺得你可以鈦車衡久遠


但是如果你花了十幾萬買了一部鋁車,你會希望他陪你幾年?


其實,除了power強的人之外,老實說鋁車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進入衰退期


但是,那個可能會變軟的陰影,很難說沒有一定的影響


價格如果決定性能的話,那麼鋁車不可能賣得太貴,當然也就影響了投入意願


有人曾經質疑卜威量身訂做能不能夠賺錢,背後不是沒有原因的


文章是知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