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直以來我都有一個疑問,對於我們不懂的東西,要如何入門


是不是因為我們不懂,所以我們就應該把它想得太困難


 


因為很多東西,當我有些懂或者懂了之後,我覺得並沒有那麼難


但是為什麼在學的過程中,有些人卻把它困難化了呢?


難道這樣的情形,只是刻意為了營造資訊不對等


還是因為教的人不懂如何教,所以容易的也變成了難的呢?


 


前些日子,一群新進的車友加入了我們的「夜授」


而其中一些為了刻意打破迷思的問題,或許可以來提供大家參考


當然為了讓大家很容易搞懂,究竟我們想說的是什麼


因此,每一個問題的條件句上,我們都做了一定的限制


讓大家很清楚,造成差異化的是什麼樣的因素


目的當然不是為了戤破什麼樣的神話,只是讓大家知道差異來自哪裡



案例一


如果鋼絲相同、花鼓相同、框相同,但是編手不同,那麼會有什麼差異


大家注意,這個問題問的是材料相同,但是編手不同的情況


 


有關於這個部分,運轉魏大的解釋是這樣的


有經驗的編手,很容易掌握住手編輪使用者本身的需求


所以,他很可能一次就到位,無論是張力釋放正圓甚至所謂的耐用性,都達到了高度的標準,這一點對於稍微敏感一點的騎乘,都有可能感受到這個羞異性


 


當然,我們在此所談的並不是用所謂特殊的編法,而是就是談傳統的


比如說是----32孔三交的型式


 


那麼編得不好的編手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呢?


 



 


因為大家最後都是以拿到輪組,而且型式上沒有什麼太大問題做為標準


所以,很可能大家就忽略了一個情況,這個人是花了多久時間編出來的


 


他在編的過程之中,材料被它折騰了多久,他對張力的掌握是否準確


比如說它是編到第幾次才完成(是第五次嗎?還是更久)


他在張力的釋放上採用的是什麼方式,耐用性上面有沒有問題


 


所以即便是材料相同,但是還是有可能會編出來的差異性非常大


也就是說,編手的KNOW HOW確實可以在材料相同的情況下


讓你覺得兩組輪子騎起來的感覺,會有非常大的差異


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名家手編輪」一直存在一定價值的原因


 


但是重點是你從來不是編輪子的人,你對編輪也不具備一定的認知


除非你在騎乘上面夠敏感,不然老實說你可能是騎了一陣子,才知道好壞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的手編輪並不存在所謂的「特別優勢」時


你可能想一下,如果重量上剛性上差不多,是不是穩定的廠輪會問題少一些



案例二


如果編手相同,輪圈相同,鋼絲相同,但是花鼓不同


 比如我們就用DT240和喬紳的7517來做一個比較


請問編出來的結果是那一個比較好呢?


 


我想很多人會認為當然是DT-240比較好,但是答案卻未必是如此


如果你想要的是花鼓耐用度,那麼答案或許就是DT-240


但是如果你想知道,輪組編出來的效果,那麼好的可能就不是DT-240


 


就現在很多國內廠商來說,其實已經逐漸意識到花鼓設計的重要性


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挑戰市場上面知名品牌的地位


 


其實如果你拿7517來看,那麼你會發現這棵花鼓的花鼓耳是想過的


也就是說,輪組編出來之後,就「結構」剛性的表現來看可能更好


 


當然,我們這樣談時,並不表示這棵花鼓在製作上比DT-240更好


但是如果你談的不是材料強度的問題,而是「使用上表現」


那麼你會發現,它的表現可能超出你的預期,比DT-240要好


 


所以這個問題其實是在挑戰你的思維,你所謂的好是在什麼樣的界定之下


過去DT自己的輪組都是用勾頭鋼絲,但是現在你發現它也做直拉的輪組了


 


這就意味著一件事,DT的品質或許是受到市場一至的肯定的


但是DT也意識到一件事,再大的堅持也無法戰勝得了事實


 


如果有名的廠商無法繼續在技術在觀念上領先,那麼它一樣可能被取


而喬紳7517這件事就是告訴你,後出來的廠商還是會有突破點的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