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這個部落格的宗旨在提供車友一個理性論述的空間
部分回文因為比較長,所以車友未必會留意到,因此轉以來函照登發表
由於是意見之陳述,因此部落格主本身對此將不做回應
而由此部落格看過之後的車友,從理性觀點進行探討
我看我最近要多謹言慎行一些,不要沒事就被有心人引用我個人的觀點..
總結來說,航翊在發展輪圈之初,並未規定使用者選用特定品牌的煞車塊,
一直到燒框客訴問題過多,才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
,但是很奇怪的是當時我們出兩位主要客戶(都是知名品牌!)的輪圈
卻一個這方面的客訴案也沒有
.探問的結果是這兩位客戶均提供正統cork煞車塊給他的消費者使用
,而且保固條款也明白的註明此事..
而這些燒框的輪圈一般來說都是日本,義大利,及上述的品牌造成.
我們想找台灣廠商研發適用的煞車塊又不得其門而入(航翊當時_現在也是_太小了),
只好硬著頭皮自行研發製造,說也奇怪自從附上煞車塊出貨後,
這類的客訴幾乎降至零,也許是這個煞車塊有效,
也許是航翊本身持續的製程改善有作用,也許是basalt煞車面的功能,
但是既然結果是好的,我們也就不去更動.
當然我們也試圖去測試並瞭解那些其他品牌也可適用,
我也不再贅述這個測試的結果.
就一個市場開拓者而言,最重要的不只是要將產品做好,
而且也要讓消費者方便使用.姑且不論這些其他廠的煞車可不可用
,單就動輒幾千的消耗品附件,就會讓任何潛在的消費者卻步
.因此航翊提出了不到兩百元一組的煞車塊,再來就是引進tufo的管胎等..
我想我們是市場經營者,而不是掠奪者.
畢竟在這麼崇洋的環境裡,我們也沒資格像那些洋品牌對臺灣消費者予取予求..
一對橡膠再貴能貴倒那裡去?臺灣消費者是花錢給他們支持環法選手打廣告吧!
前幾天同事回報告知這事件,我們退讓以息事寧人的原則解決,
所以他想必也得到他要的糖,他似乎也承諾就此打住,
在mobile one 不再發牢騷.後續的發展大家自有公評.
反正這件事和政治立場一樣.信者恆信...............
只是ss的代理跑出來喊話,我就不得不再說明一下我們的測試方法的假設來由及判定標準,這樣至少給ss一個台階下.
1. en測試並不是針對carbon 輪圈,所以現有標準並不適用,
我們得依經驗自創測試方法,這也是我們的know how..
2. en測試並沒有在耐熱方面有所著墨,我們也得自創方法.
3. 職業選手多半連衝刺都來不及,怎麼會隨便煞車耗體能,所以坊間名牌並不見得具參考性,
畢竟多半的使用者還是像我一般,下坡不到十五公里一路含著煞車..
4. thermoset carbon rim 不會融化只會裂解
.ss的代理曾經是航翊員工,應該知道此事,可以判定ss的話是不是正確.
所以在我們的測試強度下ss的煞車塊會如何我不再說明
,因為我們是出考題的單位,及格不及格也只是在我們的考場裡算數,
也許ss在外面是資優生也不一定..
我還是要說明此事的爭議點並不是ss,而是不符保固約束
.所有的產品都有其使用壽命,這也是廠商為何要設保固條款的原因.
就如同吃了過期的食物,若是不中毒,是你運氣好
.你不能要求它即使過期也不能讓人中毒..
最後的感想是如果這事件發生在洋牌子上會是如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