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都有種觀念,我認為改款是不必為改款而改款
也就是說:如果改了之後並沒有比前一代要好,那就只是個噱頭
因此,當CERVELO要出R5-CA的時後,我就很想知道他們要怎麼改
但是,這個車據說身「價」不凡,所以一般車店還真看不到實車
不過,皇天不負苦心人,在採訪哥輪布的時後,發現店裡正有一台要組
果然「好野人」出沒的地方就是不一樣阿,也讓我趁機看了個仔細
當然店裡面幾位車友也一直在對這台車,品頭論足
有人是對於它那個太過龐大的五通,認有有礙「觀」瞻
(很顯然,是比較偏向視覺系的車友)
但是也有人對於那個低調的消光黑十分欣賞(看起來偏低調奢華)
不過對我來說,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因為我一向是「解構派」是功能論者
所以,我有興趣的是這家廠會怎麼去改這台車
另外就是改了之後戰力不只是要維持,最好更上層樓
當然,車沒有組好沒有騎過,很多的分析就 能看做是「理論值」
但是看到實車之後,對於這家廠怎麼想的總算有了---阿哈的感覺
其實我之前比較擔心的是那個下叉的做法,在剛性上是否能維持
沒有看到實體之前,我的懷疑是---這台車應該是偏舒適的吧?
CERVELO沒有為改而改
因為我本來以為後下叉的做法是從縱向的前端改成橫向的尾端
但是看到實車之後才發現不是,左右後下叉是不對稱設計,只是尾端變細
當然這樣的做法有可能到了尾部的時後,剛性被懷疑沒有那麼好?
不過,CERVELO果然是一家聰明的廠商,它修改了後三角的做法
這次它的後上叉不再打扁,而是改成了完全不同的圓管
這樣從後上叉傳送到座管上面的感覺和打扁做法是完全不同的
雖然我並沒有騎,但是從PARLEE的做法,可以去揣測應該剛性會不錯
據說這台車的重量是出奇的輕,當然在做法上是有一些地方有偷
比如說頭管上緣的做法,裡面好象只有一片非常小的塑料,因為沒有培林
但是偷輕最好的做法應該還是MONOCQUE,看得出可能是一體二次成型的做法
不過在哪些部分上面有做偷輕或者更換材料,外觀是看不出來的
但是為了避免在重量減輕之後,剛性會下降的疑,五通真的做的意外的大
可以想見,前面的車友的質疑不是沒有道理的,但是這是必要之惡
不過這個所謂BB RIGHT的設計感覺上就是BB86,是為了剛性和不對稱所設
雖然不對稱設計並不是西米露的原創,但是用在這確確補強了五通的剛性
(這台車不只是後下叉不對稱連車架的設計也有偏心的成分,看來為了讓他能夠產生和之前的產品有不一樣的思維,是用了不少的心思,過去我說過這家廠很懂幾何和做車,這又是再一個例子)
新設計在五通上動了很多腦筋
當然CERVRLO也會擔心這台車做得太硬了,所以給了立管很細的管徑
一般而言,現在碳纖車的座管多半都用的是31.6,但是R5CA並不是
對比於車架的所有部分都顯得粗大,那根座管真的覺得有些「細小」
其實這就是會做車架的廠商的正常思維,不是只有「剛性」就好,還要「舒適」
很顯然到立管上半部竟然縮小到27.2的管徑,是有其舒適考量的
不過,這台車雖然想了那麼多,畢竟不是設計給休閒人來騎的
因為這台車的頭管做的並不高,以53.8的上管來看頭管只有10.8
對於一般可能座高拉到70-71的人而言,這個高低差可能到10甚至以上了
所以,看這個頭管高度的設定,應該還是著眼在比賽的設定上
R5CA和R5、R3設計上有不同
總結來看,這部車為了超越R3,應該是下了不少設計上面的功夫
管型的變化只是為了遂行它在設計上面原本訂下的目標
所以即便是重量減輕了,在剛性上面一點都不象有減弱的跡象
當然到底這台車的表現是怎麼樣?必須透過測試來驗証
對我來說,很多車只是為改而改,而且改得不見得更好
但是,看了這台車的改法之後,我對於它的剛性和路感---還真的充滿了興趣
另外,可能一般消費者要注意的是,這台車的幾何和R3R5有些不同
(基本上這次CERVELO在改款時,幾何做了某種程度的修正)
比較顯著的部分應該是頭管做得比較低與上管做得比較長
身材矮的人在我印象中似乎沒有可以騎的尺吋
雖然這台車並沒有組完,但是輪組可是「好料的」
用的是雷諾的輪王(應該就是當年LEW那組輪王吧)
以這個設定來看,說這台車身價不凡,可真的一點都不假
CERVELO為何修改幾何?
這幾天有人看了R3R5的新幾何,問我改得好還是不好
老實說,我沒有騎過新的設定,所以對於騎起來是什麼感覺,無法做答
只是我覺得,這樣的修改其實和之前的想法有很多的不同
至少我的感覺是頭管角度為什麼要換成不固定的,讓我懷疑
或許他這是把FC的數據公布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是不是因為之前車架做的得太銳利,軸距做得太短遭到詬病呢?
過去,我一直認為R3不是做給一般消費者騎的車,因為做得太「險」
但是這樣改了之後,應該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可以騎的車了
只是這樣的改法或許變得通俗了一些,但是刺激性可能也跟著下降了
或許現在會有些人想要收蔵之前的R3了也不一定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