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劉,你不覺得三位一體後輪的輻條這樣拉間距太小嗎?


你看MAVIC的後輪動力側為什麼要做凸出來


和南方流浪客聊天真的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


因為,他是那種很快就會抓到問題又不會固執己見的人


因此,當我們在聊到某件事或者東西有問題時


很快就能切入到問題的核心


 


這是我和南方流浪客之間的一些談話,問與答之間並不一定是誰,所以就不特別標明誰問誰答了


 


問:為什麼之前航翊的花鼓要這麼做?


答:因為航翊是做碳纖板出身,並不是做花鼓出身



做板子和做輪子是不同的


問:你覺得那樣會產生什麼樣的不同?


答:這個問題就象會編輪子的人和不會編輪子的人,得出來的效果不會相同是一樣的,會編輪子的人,知道要用什麼樣的編法,幾根鋼絲,幾交叉,這樣子除了傳動效能之外,也可以達到舒適和剛性兼具的要求,但是不會編的人就是花了一樣的材料但是得出了一個完全不同效果的東西


 


問:所以航翊是在花鼓和板子結合的界面上出了問題?


答:我想航翊過去可能從沒有發現後輪左右張力比可能產生什麼問題,因為這可能並不是他們一開始會注意到的事情,畢竟對他們來說這是別人的專業,所以他只要借助別人的專業來就可以了,但是這樣的思考問題方式畢竟是太簡單了


因為一個簡單的左右張力比,從古到今就已經搞死一堆人了,為什麼有二比一編法,為什麼有偏心輪,顯然如果航翊還沒有覺知道這個重要,那麼航翊要做一個整合製造商,顯然是會有許多問題的


 


問:做為一個編手和只是騎乘者有差嗎?


答:我想這就是航翊問題的所在了,就象我們在講入微一樣,沒有編過輪子的人會認為只要能騎就好了,但是真正講究的人可能就會想到要有剛性,又不要太重,那麼什麼樣的方法比較有效率,而這些為什麼不是那樣而是這樣,背後又牽扯到結構力學的問題,就象邪惡手編輪一樣,基本上那樣子的想法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點子,因為它和傳統手編輪的概念有一些的不同,因為違背傳統所以被稱為邪惡,但是如果懂得輪組的結構的人可能會覺得其實這組輪子很有趣,很值得研究,就象你一直很推許這組輪子(雖然被幹得要死),但是現在來看如果材料強度的問題能夠得到解決,那麼它也有可取之處



答:我想交叉點的應力問題,應該是它最需要解決的地方,如果這方面能克服那麼它的問題才算是完全解決,不然它終究要面對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可能的替換問題,當然不是所有的東西用了就不會壞,但是車友能不能接受它的好和它的好之所以好的理由,是建立在最強的一點可能也是最弱的一點上,這點可能就是有待商榷的,所以我一直不認為那是組應該量產的輪子,而是玩家拿來收蔵的東西


只有經過才能知道問題


問:聽說這組輪子,現在有第二個人會編


答:總是要訓練個傳人吧,雖然目前市面上那些產品目前已經沒有回診的情況,但是如果只有一個人會修,如果常常要等待,那可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問:所以航翊就象一個不是編手出身的人一樣,對於整合尚待努力


答:我想這應該是所有轉型期廠商都會面對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怎樣去面對所不曾熟悉的知識,因為他們從未意識到,過去他們所借重的產品,從來都不是為它們所設計的,所以用在它們的產品上,效能不見得能夠得到很大的發揮,甚至將它們原本好的東西變成了次級品,這就象我們並不覺得某些板子做得比航翊好,但是它的綜合評比卻在航翊之上,那問是出在那裡呢?就出在整合之上,對於航翊來說,可能能整合的才需要整合,但是如果不能整合呢?那麼就只有放棄,我一直認為它們必須要做自己的東西,因為它們必須要知道它們的產品,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能發揮戰力


 


其實航翊早該發現問題了,比如說一樣是十六根,為什麼美國人產品沒問題,而它們的有問題?會想的話,就可以看到很多


航翊需要借重相關人才的經驗


其實從三位一體和最近的一些反應來看,航翊其實有意識到他們的問題,再加上它們輝哥對於花鼓有一定的認知,所以在這方面其實並不是從零開始,這對它們來說相對有利,但是更重要的是一些基礎知識必須在最短的時間修正完畢,然後真正從設計角度著手,看有沒有辦法做出和市場不一樣的東西來


 


既然強哥說它們要做整合廠商,那麼航翊應該會很快完成戰備整備(從航翊李老大的部落格來看,這個公司是非常有趣的),只不過如果不想在學習上泿費太多時間,那麼短時間之內,相關知識人才的吸納就非常重要,如果航翊這點能夠讓他做到,那麼這家公司未來會非常有看頭



問:所以你對他們是新丁這件事沒那麼擔心?


答:說不擔心是假的,但是航翊是一家很能學習的公司,只要抓對了方向,那麼再下來就會很有看頭了。記得之前在報社帶新手時,我常提醒別人要有讓對方犯錯的機會,不要太過苛責,因為每個人都是從錯誤中學習來的,但是很奇怪的是為什麼一旦不是自己錯誤而是別人的錯誤時,就變得過分嚴格呢?


其實航翊是一個非常新的公司,嚴格說來只有十多年的歷史,如果以人的成長過程來看,其實這家公司甚至不到青少年的年紀,所以我一直認為這家公司成長的很快,但是就是因為走得太快,所以有可能犯下錯誤,所以更應該給他們學習的機會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2010.10.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UTUANEE 的頭像
    LIUTUANEE

    剩騎士與只瘋車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