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得很早的時後聽BIKEMAN談到對於SCOTTCR1的評價


他曾經分析說,在騎乘時能夠感受到頭管接下管的地方,所傳達過來的輕微路感


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這個講法可以說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一樣是騎車,我只能感受到從手上從臀部所傳達來的感受


但是混合在前叉與下管之間那種感覺,對我來說無疑是模楜的


 


當然,也有人說,追求那麼細緻的感受是沒有意義的


就象花鼓的製作一樣,可以滾動就好了,不要想得那麼複雜


我想這或許就是騎車的人與真正生產者之間的差異吧


 


對於騎乘者而言,你只需要接受結果,很少去問到為什麼


所以,多半我們只是很直接的說這組輪子不好


或者是那台車做得很濫


但是為什麼不好?或者為什麼很濫?


車友,有的說得出來,但是有的可能就兩手一攤


因為關我什麼事呢?畢竟我只是騎車而已阿


學習是從經驗累積開始


對於這樣的想法或者是講法,其實沒有所謂對或者不對


因為,人往往是因為發現了問題才會去找尋解答


所以,對於很多人來說,或許這些永遠不會是問題


當然在這種情況下,他也永遠不會真想知道答案


對於我來說有一句話非常有意義----學然後知不足


 


記得有一次和BIKEMAN去太宇,太宇的翁經理是國內四連桿方面高手


對於車架設計有很多的想法與概念


於是,趁著走訪之便,我就一直在問他一些有的沒的的問題


到最後時是BIKEMAN告訴我:「該走了,不然下次沒有人敢讓你來了」


其實這就是我的特質---打破砂鍋問到底,再問砂鍋在哪裡


 


所謂的入微其實就是指的學習的層次


也就是說,如果你在最基礎的工作上面如果沒有打底


那麼對於再下來的一些技巧或者感受,你是不可能抓到的


 


就以FITTING來說,有些人可能可以受到很細微


那個進退零點幾或者拉高零點幾,乃至於高低差一點點的移動


他都可以很明確的感受到重心的移轉,甚至感到不舒服


但是有些人可能對這些一點感覺都沒有


只有當他覺得手腕不舒服,肩膀不舒服時,才會去尋求答案


當然有經驗的FITTING者可以從實際的模擬中還原問題所在


但是對於沒有經驗者而言,可能只會訴諸一些器材的問題


於是你在車店中為了器材花了很多錢,但是問題呢?


有的可能幸運的誤打誤撞,解決了


但是這畢竟是要真懂的,所以更多的情況下只是白花時間與錢而已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到所謂的專業FITTING調整之後


覺得和之前騎起來感受大有不同的原因所在


但是這樣的差別只是建立在之前與之後的對比之上


但是更細微的東西出來了嗎?可能根本就還沒有


精密檢驗有意義


之前談到的,一些所謂「精密檢驗」級的FITTING


很多人問我「這樣的做法有沒有意義,錢值不值得花」


其實這樣的問法是不對的


基本上,要做出精密檢驗的人,本身一定要到那個層次


所以,他是用他的層次在幫你解決問題


可是,你的層次並沒有達到那麼高


所以他用一些方法,把你「定位」在那裡


讓你慢慢去體會這一些的轉變


 


但是這樣的做法,對於真的認真騎車的人會有意義


但是對於那些只是有錢有閒,偶耳騎兩下的人來說


可能一點意義都沒有


我們在談問題時說過「所有的情況都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如果你連問題都沒有發現,試問你又會知道什麼呢?


 


這也是為什麼零一上面有些人的問題,不會被解答的原因


因為對於有經驗的人來說,他可能知道你在講什麼


可是對於沒有經驗的人來說,可能連問的問題都是錯的


試問別人又怎麼去幫你解答呢?


 


記得前些日子和南方流浪客在談到騎車的問題


他說:「有些車的問題必須在二百公里時才會發現,一百公里都沒用」


這可以是用來談車架的材質,也可以是用來談騎乘的問題


所以,對於某些問題,可能是必須長途騎乘時才會發現


其實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觀念


因為當你還沒有感受到問題時,不代表問題不存在


而是因為你根本沒有達到那樣的情況,所以你根本不知道有問題


試問除了現在開始在瘋兩百四百乃至於更遠距離


之前有誰會想到常常做這樣的遠距離的騎乘呢


如果你不是做這樣的騎乘你又怎樣知道長途騎乘的問題呢?


騎車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如果你真的夠用心的話,那麼你真的可以發現很多的問題


然後從當中學到很多的東西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2010 10 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