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mp/phpo5Vm1h  

有天在大安森林公園散步時顧大提到了一個有趣的問題,他說:過去有人說騎車要(小一個尺吋)最近他看了一個視頻說這講法錯了,正確答案應該是要(大一個尺吋),他問我的看法是什麼?事實上我覺得大一個或者小一個尺吋有一個不變項就是(座艙設定),三角形斜邊平方等於兩邊的平方合,無論大小只要座艙設定相同,那似乎看起來就是相同的,這就是大一個尺吋小一個尺吋都可以講得通的原因,但是這些講的人不管是根據於那一個的FITTING基本上可能都是見樹不見林,這就和輪組的可變項一樣,如果你不懂得怎麼樣才是(每個獨特個體)的最有效(運作方式),那這種講法中是充滿著陷阱和錯誤的,事實上有多少人真正懂得正確的FITTING是來自於人體比例中先天的桿杆問題?到目前為止如果你只用動態設定來看問題,只強調踩踏的效率而不是考量人體的運作效率問題,那不過是拿選手的情況來說嘴,如果每個人的效率是一樣的,練不夠還有一些道理,如果每個人的運作效率不同那練只是讓體力變得更好讓你更持久罷了。

 

曾經在某家車店裡遇到一個自行車教練,他和我講了一個用語叫:選手的尊嚴,他的嘴裡對於市民組的菁英有著許多不屑,但是做為台灣仿冒車架的鼻祖,我對於他口中那種定義不怎麼嚴格的選手深感懷疑,它也幫別人做FITTING,但是我的印象中他並未受過什麼專業的FITTING訓練,但是他的粉絲卻對它深信不疑,這就和某個長頸鹿車隊的人把長頸鹿當成公路車的正確樣帽般,讓人莫明所以。如果你把網紅的話當成專業,那就和電視上一堆股票老師每天看圖說故事一樣,你覺得很有道理的話無非是(你想相信的觀點)和「正確」風馬牛不相及。

 /tmp/phpw3gcOF  

何以是小一個尺吋?儘管用座艙設定可以解決騎的問題,但是很多問過我這個問題的人我都會告訴他一句話:小一個尺吋可以騎是有前題的,並不是所有車架廠的車小一個尺吋都能騎。他們問我為什麼?我的回覆是:大一個尺吋不會打到腳,但是小一個尺吋應該是會打到腳的。幾何越銳利的車打到腳的機會越大,如果是早期的西米露保証你下不了山,聽到這裡很多人還是不明白,因為車架幾何的前軸距(FC)每一家廠並不相同,身高不一樣,腳板不一樣長,下坡過彎時需要的轉向空間也不一樣,如果你的軸距算的很準,那小一號的車架肯定騎起來是會打到腳的,所以小一號車架的講法只有對「軸距特別長」車廠可行,並無必然性。當然以現在很多保守的牒煞車廠來講,這個問題可能不會那麼嚴重。

 

至於大一個尺吋的理由是什麼?我並不清楚,但是我也沒有什麼心情去把它弄清楚,因為你一樣可以用FC來解釋這個問題,同樣的講這個話的人可能對幾何也不了解,因為這還牽涉到慣量和操控的問題。很多說這些話的人從來就沒有研究過車架廠的幾何,有少數車架廠XSSM的尺吋在FC上的差距並不大,比如說雞排(差距只有0.4以內),但是這樣的差距必然會造成在操控上的表現有好有壞,為什麼雞排當年的幾何被認為非常神經質?是不是因為幾何數據的差異導致不同操控效果所導致,所以騎M的人認為沒有問題,騎XS的認為很難騎?

 /tmp/phpGy5pOE  

對於幾何來說差異性是必要的,所以固定座管角真的是對的嗎?大人騎小車沒有問題?小人騎大車沒有問題?大人騎小車就是所謂的小一個尺吋,小人騎大車呢?如果幾何自有其意義,那大一個尺吋的車架軸距勢必會「變長」,變長的軸距難道不會降低車架在爬坡上的銳利性在轉向上的靈活性?更何況大的車架(尤其是水平車架)它的縱向剛性會變得比較好,但是相對而言轉動慣量呢?所以操控?如果你不理解FITTING是車架的基礎是一種(實戰),那很多的論述就會脫離騎乘的現實而變成一種理論上的想像,你把TT車的概念用在公路車上試試看,你去爬陡坡時就算你能夠上得去,你保証那個騎的人可以安全的下山?

 

很多的FITTER事實上是不會畫車架的,所以它們的論述常常會語不驚人死不休,但是這些的講法無非就是理論值,這就和經濟學的等式一樣,如果你沒有假設前題那無非就是假科學,事實上根本就經不起實戰的考驗的。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與公開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