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個市場總是要生存下去,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有「那麼多好東西可賣」


為了迎合買方的需求,賣方三步五時,總要推出一些「新」產品來搶市


 


如果你真的懂的時後,你就會發現其實你只是為了慾望在「進行消費」


因為你只是在為你的慾望找尋渲洩的出口,而多半的情況那「只是浪費」


 


我們常常在講創新,但是真相是「創新沒有想像中那麼的容易」


多數的產品,只是循著既有的模式,做了一點小小修改之後,繼續賣下去


這些的「修改」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沒有太大意義」也就是「改不改都可以」



 「本質上面有差嗎?」


 


對於消費者來說,改了才會讓它「感受到不同」,真相是「本質上面有差嗎?」


你所探討的那一點點的改變,只不過是廠商「希望你按照它給你的去思維」罷了


 


廠商懂的「當然比你多」在多半的情況下,我們習慣於「不會懷疑別人的講法」


但是,這指的是那些奠定「經典」地位的廠商,並不是隨便拾人牙惠的那些人


 


那天走進X大書城,櫃檯的X小姐告訴我:昨天才在談你說,很久都沒來了


看到周遭有很多人,只好走到她身旁告訴她:你知道這個月小說都不太好嗎?


她看看旁邊有沒有人,然後似乎會心一笑的說:難怪最近都賣的不怎麼樣!


 


其實相較於這個月的冷清,前兩個月到是真的出了不少好書,讓我引介給了車友


但是,就像我們在找尋不同作者的小說一樣,同一個作者其實「很難每部寫得好」


 


就像尤奈博斯的知更鳥的賭注系列,一直到第三本了,我都還看不出特別處


一直到《雪人》才讓我驚豔,相反的拉森只留下龍紋身三部曲,但每部都不錯


 


其實我們在找尋「不同的作者」就像我們在找尋「不同的品牌」道理是一樣的


因為同一個品牌的「成名作」背後應該存在著某個「故事」,能夠讓人心動


但是如果每一本小說的基調寫起來都一樣「那麼你還會感受到初讀時的興奮」?


 


其實「改款」的目的就是在告訴你,我們做了「某種改變」,值得你的付出


但是有些時後我都懷疑,不要說那些改變,就算是傳奇,是否還足以說服人


因為我們不是都相信「科技是進步的」,那麼那些活在過去的傳奇也會進步?


 


我記得過去聽過某家廠的奈米碳纖維,我還特地找了工研院的人問它的典故


後來更進一步聽說那台昂貴的立體編織的機器,這些不管成不成功,都是在造夢


因為它必須要找一個「合理的理由」,讓你覺得你能夠對於它的講法「聽得進去」


 


但是就算是有了這些,就代表著真的做出了比以往「更叫人信服的產品了嗎」?



進步不會比想像更快


 


一直以來我個人的看法是「進步是有的」但是絕對不會「和想像一樣那麼快」


其實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是CERVELO,從方形下管到粗後下叉扁平後上叉


那一個不被其它車廠所「抄襲」或者「模仿」,但是其它車廠有「變得更好」?


 


但是回過頭來看CERVELO不是一樣也急於「改變自己」,來証明自己的進步!


但是除了BB30的規格改成BB RIGHT之外,其它就是做了「幾何上面」的修正


 


老實說這樣的修改對於「做車的人來說真的很大」?還是「改變了但其實並不多」


所以它急著做一些重量上面「輕得不像話的車」來証明自己「有超越的實力」?


 


而這些重量上面「一些些」的改變,對於懂得的人來說卻有些的「不可思議」


我記得有家廠商告訴我,有一支重280公克的前叉,想要找他們代工(測實力?)


但是它們怎麼做都無法從290降到280,而且它們的測試是「証明應該會斷」


 


再次談這個故事的原因是想告訴大家,到某個程度時,每個改變都不會那麼容易


所以業內廠商商對於這家廠的看法是什麼?你認為大家真的是那麼羨慕他嗎?


其實,以我自己的理解,我從來不會「追求把車做得輕當成是正確的一條路」


 


「懂得如何把車做得好」「做到剛柔並濟」走在「重量和剛性平衡點」才是重點


這樣的車廠不會把「重量」當成是懂得做車的絕對標準,那樣一點都沒有意義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UTUANEE 的頭像
    LIUTUANEE

    剩騎士與只瘋車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