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取材自網路如有不當請通知取下)
兩支車架的幾何相同,而且代工廠也是同一家,你會選擇那一支
三月車展期間,碰到一位在組車廠工作的朋友,他告訴我想換車
我以為,他是發現了什麼神兵利器,所以迫不及待的想要換車架
不過,當我知道他是從TAMAC SL想要換到VENGE時,我不禁想笑
因為這位朋友在組車廠工作的時間很久了,而且一直是在「開規格」
嚴格來說,在組車廠做這項工作的人,通常都是有經驗的車手
就我的了解,這個位置算是「肥缺」,所以多半是「閱車無數的人」
所以,我這個朋友雖然不至於家裡有天龍八部,但是也差不多了
而它曾經擁有或者換過的車,如果加計起來,可能遠超過天龍八部
做為車手,騎的也夠多,這樣的人應該比一般人更不容易受到「引誘」
但是,我所認識的他卻常常在換車,而且未必是「越換越好」,奇怪吧!
或許 它比別人更有機會接觸到新車種,我個人的解讀,換只是為嘗鮮
在習的過程中,這位兄弟應該算是我半個師傅,教過我一些東西
但是,在若干年後的今日,我常常勸他,家裡又不是開金店,何必換來換去
雖然,他也曾經告訴我,他已經「改邪歸正」,手上的車「多半都處理掉了」
但是,我的理解是,家裡「老婆盯得比較緊」,而且小孩子「快開始上學了」
所以,手上那些已經不太「臨幸」的車,過去取得價錢也不高,所以乾脆賣了
絕對不是像他自己說的那麼官面堂皇,這也是他為什麼又要換車會被我笑的原因
這個換有沒有意義?
那天我在談這件事時,有車友問我說:劉大為什麼你不主張換?為什麼沒有意義
我想他的意思是「這兩台車的造型並不一樣」,所以「功能性應該有所不同」
我想用一個比喻,羽毛球拍看起來都相同,什麼樣的情況下,才會有比較大差異
過去很多球拍可能連外型都一模一樣,只是用了幾根鈦絲,就被說得「很不一樣」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包鈦絲必須像是「表布全換」才可能在功能上有變化
不然光是加了那幾根絲,無非只是騙你對於碳纖的知識不足,會相信廠商的講法
當然,如果我在買碳纖球拍時也這麼懂,那我絕不至於輕易受騙
對於相關車友的講法,我必須說造型不一樣,當然你不會說這是同一台車
當然你也可以把這兩台車都送去做測試,保証VENGE的數據會更漂亮
但是,這個數據在我來說可能未必有意義,因為這兩台車的「條件不同」
這樣說吧,如果你騎的是台850公克附近的車,就不應該期待1000公克的表現
基本上測試如果要有意義,應該是相同等級或者重量的車,放在一起測才行
那時,你會很清楚,那些廠在相同重量的情況下,車可以做得比另一家來得好
你可以知道那一家廠真的擁有不一樣的KNOW HOW,比別人更會做車
在我看來TARMAC已經在能力範圍內,極盡偷輕的能事,雖然(資訊不明)
VENGE公布的輕量化版本是950公克,夠輕了,但理論上應該重過TARMAC
所以,如果我的推測無誤,那麼VENGE表現比較優,應該沒有想像中「偉大」
對於同一家公司要做出「兩台不同數據」但「表現都要好」的車,應該不會太難
要如何不同,對相同的公司來說,重只是「造型」和「功能」必須付出的代價
不要忘了一件事,TARMAC可是一台征戰無數且戰功爊炳的車,不好,早掛了
但是,一種車型雖然每代或許多少做了一些改變,但是久了多少缺少「新鮮感」
在我來說我的朋友可能比較重,所以換VENGE或許總是「找得到合理的理由」
但是像我這種只有60公斤的人,我也要騎VENGE嗎?會有多大的意義呢?
對於相同的一家廠,他要把那個數據怎麼做,根本就是有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所以,用空氣洞力學來做包裝(多少有些道理),嚴格來說只是某種有力的說詞
對於很懂做車的人,過幾年換個管型迎合你「求變的心 」,對它來說「有合不可」
與其說這種改變「很偉大」,不過是你心裡的慾望讓它「變得偉大」,其實沒意義
文章是智慧財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