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那天,有人拿了我很久前寫的文章來問我,讓我真的是感慨莫名


因為,如果不是有google大神這種東西,可能我也不知道那是我寫的


另外就是如果不是有搜索引擎,我自己都找不出來我曾經寫過的東西


 


另外就是看了那些文章之後,我會有種感覺,我也寫過這樣的東西阿


有人說四十而覺三十九之非,在當下,我所得到的應該就是這種感覺


 


學習是有「歷程」的,其實在我學習自行車的過程中,看得非常的明顯


學習最大的障礙是什麼?很多人不清楚,但是以我自己來看是「偏執」


 


人都有一種惰性,很容易把你第一次聽到的東西記錄下來,而且當成是真理


因為人生有太多的東西要學習,但是相對而言,我們卻沒有對等的時間可學


因此,在「便宜行事」的情況下,那些「不証自明」的東西就偷渡進了腦海


 


搞新聞的人有個好處,就是比別人有機會接觸到所謂的專家,讓你學得比別人快


但是,這個世界的專家其實也是有程度之分的,或許你並沒有這樣的覺識


 


不過對我來說,我就常常在最後推翻了之前那些專家告訴我的---當然是很久之後


我並不會認為這位專家是刻意在誤導我,所以專家是----「專門害人家」


而是對於當時程度的我來說,那樣的「專家」已經足夠回答我所提的問題了


 


你想想看,除非有一定的必要,你會拿博士去教幼稚園裡的孩子嗎?


對於除非那些刻意以此為宣傳收費昂貴的學校之外,應該沒有人會這樣做


 


其實對我來說這種過程就好像是「長大」,如果過去是錯的,也沒什麼好在意


因為,沒有錯誤就不可能有進步,如果我現在還用的是過去觀點,那才是退步



又輕又強也會成為紅海


 


以我自己來看,其實這幾年下來,我真正觀注的是什麼,應該是輪組吧


從我去年寫手編輪,到後來看輪界趨勢,不只我在改,大環境也在改


 


過去我非常依賴小魏,現在如果小魏的回答沒有正確的理由,我一樣拒絕


過去,我或者認為追求輕量是首要,但是現在我的想法是「又輕又強」


可是一旦「又輕又強」未來亦將成為紅海時,那麼我想問的是「效能」


 


稍微留意一些的人可能會發現,過去LW這樣的輪組可能是鳳毛麟角


但是在LW獨走了一斷時間之後,現在新想法的輪組也越來越多


 


除了LEWCORIMA MCCMIDFIBER之外,跟上來的人越來越多


重量對它們而言,已經不再是難題,大家要比的其實是「性能」的高下


 


傳統的「最佳化」在這裡只不過是最起碼「應該做到的」基本功


如果你對於輪組的理解連「最佳化」如何做都不知道,表示你還太嫩


 


其實傳統的輪組大廠如果看不懂這個趨勢,那麼,過去領導的位置可能難保


現在的輪組廠如果要挑戰那些過去的霸主,靠的絕對不是打一場傳統的戰爭


 


因為對於傳統戰爭來說不管是SHIMANOMAVIC乃至於COPANGNOLO


都已經在一些規格上面有了千錘百煉的試驗,至少在它那個領域裡是最好的


 


有人認為,新的挑戰者走的是偏鋒,我個人認為不是偏鋒,而是你的路更難走


因為「好做的部分」別人都已經做了,剩下來的是「過去可能比較難達到的」


 


比如說象ROLFMCC乃至於LW那種少少幾根輻條的設計,你過去曾想過嗎


基本上,這樣的輪組本身都有著很強的結構力學的觀念在裡面,把理論實務化



有創意就應該即早落實


 


當然,過去小魏曾經提過的「逆旋轉」設計,一度打算用在11設計的


這種有關於驅動方式和效能的想法,如今似乎也開始被人打算拿出來應用了


 


也就是說如果你有新的觀念,那麼一旦你不趕快把它「實務化」,就晚了


本來那可能是你絕佳的「創意」但是只要有人能夠真的做出來,就不再是你的了


而你會看著別人用這個「產品」賺到了大錢,但是你的樣品還不知到在哪裡呢?


 


過去小魏曾經說,做花鼓的大部分是學機械出身的,所以學結構的機會很多


但是一旦大家也看到這個方向時,別人難道還會停在那裡等你去超越嗎?


 


過去有人說做板子的比做花鼓的多,做花鼓的比做鋼絲的多


那些對我們來說好像都是黃金歲月,但是,這種好日子往往是一去不返的


 


在台灣的觀念逐漸跟上歐美之後,進場的難度只會越來越高


棄我去者昨日之不可留,學習不能有任何停滯,產業又何嘗不是如此!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