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對於一般車友而言,這個議題可能是沒有絲豪意義的
全功能或者全不能,只是我們對於輪組性質的一個分類而已
而這個分類,其實是用在「比賽」的領域比較多
所以對於絕大多數的假日騎士而言,這樣的分類其實可以略過不論
基本上我認為印地安顧大和黃榮達兄的談話是可以「同時並存的」
也就是兩個人所談的都對,但是在某種情況下卻有如「雞同鴨講」
就象在這個部落格中,有很多談到的已經不再是「騎乘經驗」
有些對於輪組或者車架的分析,其實多半已經進入「製造層次」
但是對於一般的車友來說,這裡談的東西是不是「陳義過高」?
因為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我們談的「根本就不是他所要的」
但是回過頭來看,很多的人都曾經是生手,但是終究也會成為老手
所以,如果一份單車雜誌永遠只是為生手寫文章,那麼未免過於淺薄
就象,很多人現在都不買單車雜誌了,因為它認為沒有「深入報導」
但是如果都是深入報導?那麼你是不是真的看得懂呢?你有沒有問過自己
我記得EURUS第一次換成鋁輻條時,那時環法根本就是全功能輪的時代
那時為了我買成舊版的EURUS,我的朋友還非要我找原來購買的店家換
騎車不就是個運動
結果店家告訴我:換可以,但是不是原價,而是要再加一萬元(後來收五千)
但是我告訴他不管是要加多少,但是我絕對是要換,最後他還是換了給我
那組輪子,就是之前找哥美斯要求更換,但是被認為過了保固的輪子
雖然年限離現在有一段時間了,但是想想也不超過五六年吧
但是不管是五六年或者時間更長一些些,你不覺得變動得很快嗎?
因為全功能輪組時代就是從那時起,開始產生了結構性的變化
也就是從那個年代開始,所謂爬坡輪乃至於平地輪開始成為趨勢
而不同的站可能使用不同的輪子,成為環法的一個共通現象
當然對於競技來說,尤其是象單車比賽,那個細微的差距都是很重要的
不只是團隊比賽裡面要求要有謀略,而使用的武器只要能創造優勢,都很重要
所以基本上對於這些的轉變你可以看得出來,絕大多數應該是和比賽有關的
所以,輪子有爬坡輪有慣性輪(一般嚴謹的不這麼用)就從比賽場流行到了市場
當然如果強調功能性的話,車架也有了爬坡幾何和一般所謂的攻擊幾何
你說它只是商人為了多賣一些產品所用的噱頭也可以,但是它確實是被使用著
所以你也不可能說,這些東西只是曲高和寡的東西,因為也有一票車友在迷這個
慾望是催化買氣的推手
但是,回過頭來看,騎車對於一般人來說:不過就只是個運動
雖然我相信有很多人努力的在訓練自己,希望自己能夠騎得比別人更好
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大概沒有多少人真的把自己當選手在操
所以你會閒著沒事,買一大堆所謂功能不同的輪子,擺在家裡面嗎?應該不會
在這時後全功能輪可能就是你唯一的選擇,也可能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都可以用
在這個單車網站裡還有一票人請你幫他介紹入門輪組時,你當然不會對它談LW
因為除了口袋深度之外,對他來說LW是什麼東東,有那麼重要嗎?
就象我剛騎車時,買了一台八九千的車,就寶具的不得了了,天天都要擦車
但是現在對我來說,一台二三十萬的車,可能都不算什麼,下雨天還不是照騎
只要對單車這項運動有興趣,那麼人總是會轉變的,那時功能對它就不會沒意義
其實當你為了你的騎乘中平地還是坡地比較多,而考慮選擇什麼樣不同的輪組時
你的心中其實早就已經著了「功能論」這三個字的道了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