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小吳終於要訂做車了,但是雖然他身高182但是比例卻不怎麼對稱
因此,在他量出來的幾何與現有車架都不合的情況下,只能訴諸訂做
但是,他希望他的車能夠帶有攻擊性,因此角度上就有一些考量
但是不管你如何修正你的幾何,座艙長度應該是一定的
因此當車架圖出來時,為了到底上管長度是54.5或者是55考量了許久
雖然長度上面看起來是0.5的差距,但是卻影響了頭管角度的變化
一般車友喜歡用大一點的車架或者小一點的車架來形容這樣的選擇
然後用的講法是大的車架比較「穩定」小的車架比較「靈活」
公路車架其實大小差一公分就已經差異非常大了
所以回過頭來看,我個人的偏好是把這一公分的差距,認為是極限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把零點五公分的差異,考量再三的原因
基本上我自己的車,其實只有二種規格,一個是上管54一個是上管53.5
其實上管54.5的車我不是沒有騎過,但是對我來說並不是那麼喜歡
差零點五依然有差
對車架廠來說大一點的車架意味著你的軸距也相對比較長,前輪不易打到腳
但是,當你的軸距比較長時,相對而言你的騎乘穩定性比較高,慣量較難改變
相對來說如果車架長度比較小時,那麼軸距會比較短,慣量改變較容易
當然對於過彎來說,那麼你的操控技術就要比較好,不然很容易出狀況
相對而言前軸距可能就會變得比較短,所以就有可能打到腳
所以,對於車架幾何來說,那個一點點的差距其實都是有意義的
因此如果說騎乘者本身要求車架要比較距備攻擊性時,其實靈活就成了選項
所以少一公分或者多一公分,其實完全是一個選擇問題
當然這並不是說車架比較長就完全沒有修正的做法,因為還是有的
Canyon其實就是一個頗為有趣的例子,因為很多人都奇怪為什麼它的龍頭很短
其實Canyon不只是龍頭用的短,它的彎把也比一般情況下用的要短
所以很多人覺得Canyon的頭管部分會顯得過分靈活,原因就在這裡
但是Canyon這麼做的原因完全是考慮到它頭管角度的攻擊性
在車架幾何的設計上是有它的意義存在的,所以它應該是一個特例
因此如果要考慮到車架整體的協調性時,我當然不會從拉長上管來考量
因為車架畢竟不是只有頭管角度這一個點特別需要考量到而已
基本上如果我們是以功能或「目的」做考量時,那麼效率就是最重要的因素
也就是說如何從許多的數據裡面選擇,最容易達到目的的做法
目的決定了設計
比如說你要比較具備侵略或者級擊性,那麼角度就不能夠太鈍,以方便肌肉運用
如果你選擇大一些車架時,那麼相對你的軸距也會變得比較長,反應可能也變慢
最後我採用的做法是上管距離縮短了零點五公分,slopping拉大一點點
因此,即便是座墊後退一公分時,座艙仍然可以維持55.5的長度
這樣的結果是車架的實質長度比較短有效長度不變,但是靈活度可以增加
而角度比較銳利的情況下,縮短了下叉長度,方便於加速
至於前軸部分,雖然頭管角度做了一點妥協,但是前軸距比之前要短
所以,看起來整體上來說有妥協也有變更,但是就功能考量應該是利多於弊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