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兩天,我問我的朋友,到底他訂的西米露什麼時後才會進來,他自己訂了什麼


他告訴我:他也訂了車,不過他訂的是S5,這個舉動,我是有一點意外


因為一向以來S系列車是比較偏於平地或者繞圈實使用,和我朋友需求並不同


 


S系列以我個人偏激的審美觀,從來沒有被我所考思過,所以更很少去涉獵


但是,最近以來,我已經不只一次被朋友告知,他對於新的S5有興趣問我看法


而那天阿澄兄更直接的希望我比較S3S5之間的差異性


 


我個人的看法是如果你想要考慮這個系列的車,在兩代之間的抉擇可能並不容易


如果要用一個比較簡單的說法:S5應該是---科技造車,S3則是----幾何取勝


 


也就是說,S5S3在「外觀上面」差異頗大,在「幾何部分」也不相同


我個人在看過這兩台車之後的感覺是「幾何銳利的是S3但空氣力學則是S5



外觀差異頗大


 


當然有人會質疑如果是這樣子的話:那麼何不把S3的幾何換在S5上面


老實說:這樣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但是和西米露公司的策略該是不相同的


 


因為現在S系列的改法,其實就是R系列的做法,只不過是時間點上延遲了


也就是說CERVELO本來就打算把它的幾何改得「安全一些」只是沒同時做


 


如果你仔細在S3的幾何還沒有從網路上消失之前拿來和S5的做比較


那麼你會發現有幾個最基本的不同?你看出了是哪些部分不同了?


 


我想,細心一點的人會知道「後下叉從39.9變成了40.5---R系列改變相同」


另外就是,之前的頭管角度「幾乎」都很一至,現在的頭管角有好幾個角度


 


當然在變與不變之間,有些只題「小數點」上面的差異,可以存而不論


但是可能更重要的改變就是「前軸距」的長度吧,變得「相當的安全」


而如果你把這個做法拿來和R系列的車比較時,你會發現「做法根本相同」


 


所以,之前認為西米露車架「至少留著S系列比較銳利的人」將會失望了


我想,這樣的改變並不表示說CERVELO公司「走了回頭路」了


而是這就是一個「安全性」的考量,不要把「所有騎車的人都當選手看」


 


騎過新的R系列下坡的人應該會感覺到,少了點「銳利」但是穩定性提昇了


老實說:雖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騎車還是回歸到「運動的本質」



 



 


 幾何也不相同


不過,對於這樣的「損失」CERVELO當然要做一些的「彌補」不然誰買這個系列


所以這家公司就從「空氣動力學」上動腦筋,把之前某些車架立管設計移植過來


 


車友如果不意外的話會發現新的S5更象是那些強調加速和風洞的車子


立管凹進去那麼一大塊,會讓很多人覺得「加速起來一定比以前要更好才是」


 


不過,這應該只是外觀上面給人的一種「錯覺」因方「後軸距並沒有更短」


相反的,反而是多出來了0.6公分,所以這個部分就用「空氣力學」來彌補了


 


當然西米露公司應該會提供「數據」讓消費者相信,這樣的做法會更好


不過是不是真的如此?或者是「數據解讀」玩了某些應該有的技巧?不知道


 


但是基本上我個人相信,CERVELO總是有辦法來從「驅動效能」上來做提升


所以,這些管型的變化,包捂所謂流體力學的立管和「更強化了的頭管」


 


可以想見,在結構剛性上面應該要比原來的車在數據上面有一些提升


而如果動能損耗上面可以比之前的車要來得成功的話,這個想法就是對的了


 


另外,注意兩代後三角給你的感覺,你會覺得那一個的「剛性」會比較好呢鄉?


這種「管型之間的變化」不就是CERVELO告訴你「它們做了什麼嗎?」


所以你不可能不相信,這樣的改變會比原來更好「幾何差一點又怎麼樣」?


 


所以,你可以想象西米露公司是一家非常懂得「算計」的公司


對於設計上面的損耗它們很清楚,當然有失就要有得,他們自然也會做補償


所以,為了賣車起見,這些的改變其實就和BBRIGHT的做法是相同的道理


 


當然,對於我不怎麼欣賞S系列暴力外觀的人來說,這樣一改「我就更不喜歡了」


但是應該對於懂得的人來說會更高興,他們可能會覺得「這樣真是改得好」


 


當然如果你對於騎車很敏感的話,那麼你應該會發現「兩者之間的差異」


至於你是喜歡前者還是你覺得後者比較好?就完全是一個「主觀的看法」


 


基本上我個人對於這家公司「在設計上面的天份」是從來沒有過懷疑的


不過很肯定的一件事是。S5絕對不會是我要的車,我還是買我的R3好了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照片取材自CERVELO公司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UTUANEE 的頭像
    LIUTUANEE

    剩騎士與只瘋車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