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自行車變成顯學之後,雜誌變多了、車隊變多了、網路討論也多了,車友獲得的資訊也爆炸了,但是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沒用的?車友又該如何去看這些資訊呢?


    流浪客喜歡騎車,好奇心又破錶,所以車雖然騎得不怎麼樣,但是非常喜歡嚐試不同的車子,也常常在部落格上分享騎乘心得,頗有野人獻曝的意味。幾年之後,騎過的車子多了,網路討論區看多了,許多車友無私地分享令我佩服(不像流浪客只放在部落格),但總覺得有些心得搔不著癢處。同時、有些車友在批評時,論點又淪於主觀,或是一概反對,甚至還有污衊謾罵,不但讓新車友無所適從,更使得一些學有專精的車友,不屑再在公共論壇發表新作。其實一篇文章除了真實之外,難免是參雜了吹噓、情感甚或無病呻吟,如果只針對那三分假,卻否定了那七分真,不僅是自曝其短,更無法從中汲取養分,實在可惜。


 


    其實試車心得,雖然僅供參考,但仍然是車友購車很好的參考資料,不過我覺得好的心得應該具備一些重要的資料,才能彰顯他的價值。


 


    首先、必須有試車車輛的資料,除了車架材質、大小與角度是必備的之外,還需要前叉、龍頭與把手的資料,因為這三樣零件與車架前半部的剛性有相當大的關係。當然、也要有輪組的資料,車子的傳動和路感與這傢伙絕對脫不了關係。如果有可能,傳動系統、坐墊、坐管甚至輪胎等等資料,更是多多益善。


 



同時、也必須要有試車車友坐騎的資料,車友坐騎的資料基本上和試車車輛的項目應該相同,畢竟試車是一種比較,原本的坐騎則是比較的原點,沒了原點,還能怎麼比呢?好比試車車友日常的坐騎是CANNADALE SYSTEM 6,您要他讚美其他車子的剛性很好,恐怕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其次、試車車友的資料,也是愈詳細愈好,當然最好他是你的朋友,要不然至少也得有年紀,慣用騎乘方式,以及簡單的騎車歷史。舉例而言,流浪客四十餘歲,要我騎車拼命、衝刺、搶先是不太可能,但是騎完後,腳酸、背痛、頸僵直卻如影隨形!如果您要得是超級跑車,小弟恐怕是沒啥能力試出來的。


 


平常最常騎的路線是緩上北宜海倫喝咖啡,不抽車、不暴衝,沒有碼表也不計時,來回大概只有40公里左右。而且流浪客幾乎不參加比賽,騎過兩次花東挑戰組,三十多歲時測風櫃嘴約29分,現在太糜爛已經不敢測了。平路衝刺相當慢,曾在石碇外環道回程(下坡啦!),測過最快約55公里。


 


    最後、還要有試車的路段,以及試車時天候的情況。這些也都會影響試車者對車子的感覺,以我常騎的路段來說,雖然同樣是騎到海倫喝咖啡,走北宜公路和走北47,對車子爬坡表現的感覺一定不同。相反地、下坡時滑北宜和47,對車子操控性的需求也不同。另外、有風、沒風,順風、逆風,騎起來辛苦的程度也差很多。


 


另外、下著大雨時,光控制好不摔倒都來不及了,誰還敢拼小命去挑戰車子的操縱的極限。說了這麼多,我認為還有一些細節沒有提到,可是一但你拿這些標準去套在現行的試車報導,你就會發現,這些分享的參考價值似乎有些不足。


 


原文連結---


http://tw.myblog.yahoo.com/jw!qhup_PmZAhaWMuK94DZ5MBo-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