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唸書時常常耳熟能詳的一個故事
內容大概是禪宗五祖如何把衣缽傳給六祖
當然這個故事,常常也被寫成武俠小說,甚至變成電影的情節
不過,這不是問題的重點
重點是五祖在選秀時
惠能和神秀這兩個人自我推薦所牽渉到的境界問題
神秀的詩是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境台、時時勤拂拭、莫使著塵埃
慧能則反駁說
菩提本無樹、明境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當然當時是聽老師講的
覺得慧能果然是聰明絕頂,神秀顯然就笨了一些
不過,如果撇開佛教所提到的宿慧的問題
這個故事,其實對學習而言,有著莫大的意義
我們常說怎麼開竅了
其實開竅有那麼容易嗎?
上一篇文章中談到WENDY的故事
其實就是一個還沒有到開竅境界的女孩
如果一個教育環境,只是不斷的填鸭子,也不管你懂不懂
那麼,對於受教者而言,無疑的是痛苦的
我們的大腦,其實是很有趣的
用簡單一點的形容,就好象電腦的記憶體
如果你沒有把資訊輸入,那麼檔案夾裡不會有任何的資料
可以供你查詢
但是你要怎麼樣輸入資料呢?
這就好象小孩子從幼稚園到大學乃至於研究所的過程
這個輸人的過程正不正確
還有這個CPU運轉得夠不夠快
就決定了這個孩子的反應
也就是說,對電腦而言-----天才並不存在
所有的表現都是一歩一腳印
也許這個世界中真的有天才
(我個人並不那麼認為)
但是更多的情況,其實是一歩一歩學習的結果
因此,象慧能,從學習上來看,只能說是不世出的
也許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個外星人或者突變種
絕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神秀,得靠著一歩一歩的學習來累積知識
至於神秀會不會開竅呢?
這就象一本談電腦學習的書---創智慧,裡的情形
當你嘗試錯誤多了,智慧也就跟著產生了
女兒最近也碰到了一個問題
就是她的理化----也上了補習班,也請了家教
但是考出來的成積只能用未盡理想來形容
因此,在她小小的心靈中似乎有著恐懼感
就學習來說,其實她是很認真的孩子
因此,對於這樣的情況-----她的心中的壓力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反過來講---理化其實是初中之後才有的課程
這當中雖然有些父母從小學就已經開始在打基礎
但是,除了背化學原素表之外
其實要做到象慧能一樣,其實並沒有那麼的容易
畢竟----這是一個象數學一樣,比較需要理解的課程
因此,如果期待每個人都變成慧能
那麼對學習不但沒有幫助,反而因為太大的壓力
反而造成了逃學的反效果
-----文章是智慧財產可以連結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