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那次去航翊李總家,他送了每個人一片DVD,我放在背包裡一直沒拿出來


那天,DVD從背包掉了出來,在好奇心的催迫下,我放在光牒機中播放


才發現是一支名叫「夀司之神」的片子,我在想:強哥怎會對夀司有興趣


在過去的日子裡,我們根本就沒去過一家夀司店,更別說談過夀司話題


 


多半男生可能對於日本AV比較熟,夀司嘛!除了漫畫或者自助餐很少接觸


因此,這支既非電影少了劇情,只是談個老頭的片子,為何讓他如此重視?


 


看完之後,我覺得怪不得日本人會成功,因為那根本是溶入骨子裡的精神


過去,我們一直喜歡說廿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但是,我想問:為什麼?


 


很多人可能認為夀司應該沒有什麼太大的學問(當然這是不懂的人講的話)


但是不管是不是有「很大」的學問存在,但是每天做同件事,應該滿無聊的


因為那種規律可能讓你覺得自己不過就是隻工議是隻工蜂,只在盡義務


 


這種東西就好像是生產線,就算不是三個月吧,但是三年應該也夠學全了


但是,你無法想像有人做同一件事不是做了三年,而是超過三十年以上


而且,他還覺得不夠「完美」覺得他還有學習的空間,可以繼續進步下去


 


我想,這已經不是個人的修養或者修煉的問題,而是整個民族的「文明精神」


也就是說,這種精神是日本人的集體潛意識,是日本人累世來的細胞記憶


 


 


台灣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學習


有了這種文明的基礎,所以在311大地震才有會讓人尊敬的「大和民族」


回過頭來,從五四來我們講「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但,我們學到了什麼?


我們只覺得中國人很聰明,但是除了聰明之外呢?中國人有這種紮實嗎?


 


整部片子裡談到了一些成功者具備的特質,我覺得是值得寫下來的


1.      對於做相同的一件事,能夠不厭其煩,而且相信一定有改進空間


2.      對於再簡單的工作,都必須要具備熱情,不因為簡單而馬虎


3.      對於工作必須存在著「求好心切」的態度,不以現有成功為滿足


 


其實,日本人這種精神,過去我在將太夀司中也曾經提到過,當時是那麼說的


將太覺得他找到的材料已夠好時,他師傅說「如果這樣,那我就沒什麼好教了」


如果你覺得「自己已經夠好了」那麼當然你也就不可能「聽別人在講什麼了」


 


在和別人聊天常中我常常喜歡說一句話,我們花了95%的時間在追尋5%的境界


但是,在真實世界中其實能達到百分之五境界的人,其實是少之又少----


 


我的一位朋友常常喜歡說,XXX是很好的執行者,但是他大概就只能做到八十分


我想對於一般人來說,如果能達到八十分的層次,其實已經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了


 


因為拿到八十分的過程必然是跌跌撞撞,而且還必須不斷的有人提醒才有可能


至於說能夠做到95分,那個多出的15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可能根本就沒興趣


很多人可能是這麼想的,為了要多拿這15分,但是卻要花更多的時間,不值得


 


因為那多出來的15分除了要有絕對的熱情之外,更需要的可能是相當的天份


但是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根本就不認為自己有那個天份,當然也就不會去努力


 


但是,如果我們說那一種競爭優勢是別人無法達到的呢?答案就在這百分之15


因為剩下的東西就算再難,總是可以做到,當然對於抄襲者來說,就不算是難事


 


我記得過去我常說一個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故事,就是有一年採訪自行車展的往事


我的朋友答應我,第二天會到展場,但是他沒來,我打電話問他,為什麼他沒到


 



沒有熱情的人不可能深入


他告訴我,稿子交了就好了,幹嘛還要花時間在這種事情上,何必泿費這個時間


在十年過後的某一天,他告訴我他要寫一篇自行車的文章,問我要從那些方向寫


 


對於他來說「新聞採訪不過就是個工作」他用他專業的採訪技巧「達成了任務」


這件事情過後讓我很清楚一件事,台灣的媒體其實是「沒有什麼深度和熱情的」


他們在意的其實只是「收視率」「閱聽人」,消費者和採訪者陷入了「共犯結構」


 


台灣不太可能出現什「偉大的媒體」因為媒體在追求的不是熱情,不是深入了解


因為媒體本身格調不高,當然對於讀者來說也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誤導」效果


如果你想要從媒體當中找尋什麼深刻的資訊,從現實層面說「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從我們周遭的這些事情來看你就會可以知道「台灣的競爭力在哪裡」?


如果你對於你的工作你對於你的人生,沒有一種「追求自我成長的歷程」


那麼我看不出來為什麼你可以成功,因為你連成功應該要有的修煉一點都沒有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