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1040536   

 只有真的想把車做到完美的人才能夠做出極致的車架

 

  劉大為什麼手拉胚的953和黃經理的953抽車時的反應完全不同?

手拉胚的953,騎起來確實有一種路地飛行的感覺,一點都不硬調

但是為什麼對於953 的評價會出現那麼的紛歧?這不是很奇怪嗎?

而有關神壇上有人問953硬不硬,卻被指沒泡麵車硬又是何緣故?

 

車友matt騎過兩台尺吋相近配備不同的953,因此提出了種種疑問

一直以來我對車架這種結構性的產品是用結構剛性和材料強度來談

 

953是材料強度非常特別的產品,但做成車架未必會有一樣的結果

車架製作其實是有很多的學問,試問泡麵車如果會硬是一件好事?

 

我不知道泡麵車是不是真的很硬,但是泡麵車的材質不是碳纖?

那麼大家對於碳纖的印像又是什麼?不是一種很有(彈性)的材質

那理應騎得很舒適的泡麵車怎麼又會變成很硬的產品,豈不奇怪

 

就像鋁材有人認為騎起來很(硬),但不是也有軟不拉嘰的車架?

我認為用軟硬來談不如用剛性來講,這樣的形容會比較易了解

你所謂的硬或者軟不過就是車架結構在你騎乘時,給予你的感覺

 DSC_0024

 

硬就是好?別鬧了!

 

這部車的剛性是好或者是不好,太好的剛性就是你所謂的硬

車架講的是效率,硬是身體的感受,這是機械測試測不出來的

有剛性的車架或者是一台有效率的車架,但未必是好騎的車架

 

所以用硬來形容一台車時,所反映的,其實並不是一種贊美

因此泡麵車比953還要硬時,以我的解讀,反而是失敗的案例

 

過去我曾經寫過一篇車架與輪組對應關係的文章,至今依然有效

953就前三角與後三角的關係來看,其實是台結構不對稱車架

matt之所以在953上有兩種不同體驗,問題就出在輪組上

 

如果你用的是鋁框,那麼你騎起來就是一種漫步在雲端的感受

如果你騎的是航翊super框或者寬板框,就會是種硬碰硬感受

 

針對953來說車架的剛性並沒有改變,你感受的是輪組的改變

所以手拉胚騎起來依然覺得速度越來越快,乃至於最後撞牆

953要舒適並不是沒有辦法,改變輪組就是種最簡單的方法

 

其實953的結構不對稱對它來說反而是在製作上的另種救贖

這種作法可以在抽車時保持一定剛性,但在騎乘時仍有著舒適

而為什麼雲豹在後來的車架製作上都把後上叉打扁,道理也一樣

 

過去曾經因為953某些問題,有人主張要把這種管材的管徑加厚

我還特地致電我的師傅,因為材料的優勢全失,而且會變成死硬

 

我記得過去某些廠把車架做到很強,強到只有猩猩能騎這對嗎?

我一直強調車架製作是在剛性和重量上找尋平衡點,是有道理的

 P1010944

 

只有猩猩能騎,對嗎?

 

車架只有剛性並不難,但是如果車架只剩下剛性,又有什麼意義

某些一大粒車的做法為了剛性而採行管對管,這樣並沒有什麼錯

但是如果管對管之後重量沒有降下來,那麼這台車可能並不好騎

 

好的管材也必須要懂得作車的人去發揮巧思,充分利用管材優勢

那麼管材和成品才會相得益彰,這也是我對953有期待的原因

 

我所認識的一位大前輩就是不斷挑戰管材挑戰做法與重量的人

因此當大家認為鋁車太硬時,它反而做出了一種剛柔並濟的產品

每次當我踩踏著它的車架,感受到五通的那一種「空靈」時

我的心中不單單只是一種佩服,而是一種愉悅與一種深刻的感動

我認為它的車就是一種「感動人心」的產品,那是一種堅持的產物

 

對於很多人來說,把車做出來做到大家認為好,大概也就滿意了

但是對於真的「求好心切」的人來說,好只不過是一種階段罷了

很多人不過把做車當成是一種職業,是一種餬口飯吃的工作而已

但是真的有人就是把做車當成是一種樂趣,所以才會不計成本

 

很多人把名牌當成偶像來拜,認為名牌就是道理,其實沒什麼道理

會做鋼管車的人當然也可能把碳纖做得很好,但前題是它是生產者

如果你真的懂車那麼你可能優遊各種管材之間,因為你懂怎麼做

好車絕對不是一次就做出來的,而是經過多次修正後的結果

 

網頁提供未經授權之著作,構成侵害公開傳輸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UTUANEE 的頭像
    LIUTUANEE

    剩騎士與只瘋車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