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我覺得我周邊的人對於管胎始終沒有那麼信任時,我就知道了


OPEN框的需求是存在的,只是消費者的心中仍然存在著疑問


因為,雖然市場上可能的製造者很多,但是誰是「可靠的品牌」


 


而就象老郞兄一直在追逐的,究竟有哪一家真的「通過了測試」


其實,OPEN框就和碳纖維框所存的問題一樣,只是要擔心的可能更多


 


我記得我追逐著老郞兄的足跡,想要找尋LWSTANDARD 111CLINCHER的資料


但是,谷哥大神在這裡似乎沒有發生什麼作用,因為我找到更多的老郞


但是對於那1095公克的輪組是如何做到的?似乎沒有什麼有用的資訊


 


是,這組輪子在2010年可能就進入了台灣,而且網拍上一直有人在賣


但是,有的網拍上寫得很清楚,那是要預訂的,奇怪的是問的人不多


當然,我想要知道的是有沒有人買過,有沒有人提供「測試報告」



LW很偉大嗎?一點都不


我不知道老郞兄有沒有找到「他要的答案」但是,目前介紹都說沒有問題


對於一個懂得(當然不能和廠商比)製程的人來說,我有太多的疑問


當然最簡單的辦法是買一組來測試或者來折解,但是一般人可能不會這樣做


 


所以,不要說是我,對於可能的製造商來說,這個數據真的令人訝異


對於MADFIBER的作法,我認為可以從結構力學來解讀,那個重量是OK


基本上他是用內建的鋁件來達到結構上面不爆框的結果,鋁件的設計很有學問


 


所以,以我有限的知識來說MADFIBER是可以解釋的(未必合於製造商)


但是STANDARD 111 CLINCHER.為什麼沒有爆框或者燒框的問題呢?


 


而且在重量上面,1095這個數字應該和LIGHTWEIGHT的管胎框一樣吧


難道LIGHTWEIGHT有什麼特別的法寶,如果是這樣大家一定跟著抄吧


至少以對岸的山寨性格來說,如果很容易抄的話,那麼為什麼不抄呢?


 


我個人淺薄的知識告訴我,這個問題如果要解決,應該有幾個思考方向


一個是結構、一個是製程、一個是材料,除此之外還有什麼特別的呢?


 


為了老郞兄這個問題,我問了好幾家廠商,當然包括了拓凱和航翊


最後,我得到了一個可能並不是令大家都滿意的答案就是—LW做法有無意義


 


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講法?這應該從很多對航翊要求的條件講起


因為有人要求OPEN胎壓要打到170PSI,張力要拉到170


老實說如果再配合上價錢只能XXX,那麼,根本就不必要求重量了


 


因為大家都很清楚一件事,鋁框的胎壓可以打到多高?多半不超過130


如果大多數鋁框都不能做到的事情,卻要求碳纖框要做到?這不是很怪嗎


 


事實上大家要用OPEN框的理由是怕發生破胎之後,換胎非常的不方便


所以,真的要談效率的時後,應該是使用管胎框吧?拿OPEN去比賽?


 


但是面對客戶這樣要求時,重量降不下來不是很正常嗎!這就是航翊回答我的


那麼為什麼LW可以做到1095呢?要這個重量,那麼框重只能300公克左右


 


依照我目前對於OPEN框的製程和模具的了解,這個框絕對打不到很高的胎壓


我看到當時的LW資料似乎是說胎壓是116PSI,和客人對航翊的要求完全不同



 


為什麼碳纖就應該高胎壓?


對於這這個胎壓能不能用在比賽,我想大家可以自己去想象


但是要是這個胎壓能夠被接受,似乎也只因為它叫LIGHTWEIGHT吧?換成航翊?


 


所以,從業界的觀點來看,如果是這個胎壓,大概風險至少減了一大半了


也就是說:不用把LW剖開來看了,因為這樣並不需要具備特別的技術了


 


除非我的理解錯誤,不然業者的看法是這大概只有LW敢開這種規格


也只有LW開這種規格會被接受,其它人大概沒有人敢這樣做吧!


 


所以,我問的廠商告訴我,如果消費者可以接受這樣的規格的話


那麼任何一家廠都可以存在著「很大的偷輕空間」,把重量往向下DOWN


 


那一天和我航翊輝哥在談這個問題時,我想的是為什麼胎壓要那麼高?


 


因為如果胎脣要承受那麼高的胎壓時,那個部分的補強就絕對是必要的


而如果補強之後還要考量過熱時,能個膨脹的問題,那當然就不好解決


基本上膠的問題就是一個最大的問題, 要強重量就絕對降不下來


因為管胎框就沒有胎脣這一個一定要考慮的問題,所以問題當然就少很多


 


所以當我說胎壓是116PSI時,我看到有人如釋重負的感覺


於是忽然之間,我覺得我懂了,因為並不是真的做不到阿!


 


文章是知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