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環法,沈寂已久的BMC突然之間又有人問了起來
我不知道BMC的車是不是會再受到市場重視,而因此大賣
但是這兩天確實有朋友和我再度聊到了這台車的幾何
基本上,過去BMC最有特色的應該是它立管和上管連接的設計
而它的烤漆又是出名的華麗和費工,因此很多視覺系的朋友非常喜歡他家的車
不過,由於它的車架設計並不是走的舒適走向,因此長途騎乘來說十分硬調
所以,雖然我也曾經一度擁有過,但是,沒有多久,就賣了
其實,我之所以沒有繼續持有BMC還有另外一個理由,就是鈍
我個人的騎乘經驗覺得,雖然它的幾何並不差,但車架製作上沒有那麼靈活
是不是,那個上管和立管結合設計的影響,這個就有待再探討了
到底這家車廠的車好不好?我覺得應該用它的TEAM版本來看
過去這家廠的車是用前叉的RAKE反推來設計車架的幾何
但是,由於過去它習慣使用EC90,現在這支前叉RAKE是多少就沒寫了
其實過去這家廠的設計就是屬於固定幾何,目前雖然不清楚RAKE多少
但是以我來看,其實風格應該和之前,沒有多大的改變
很特殊?有特色?
其實我一直認為BMC車架設計近年來的著眼點應該是放在改擊上
如果以它誇張的後下叉設計,再加上後上叉低接點的做法
後三角的結構剛性,應該是十分硬調的思維
另外如果對於BMC幾何有印象的人應該知道它的後下叉變短了
過去,BMC的鋁車架的後下叉長度應該是40.8-410
但是現在BMC的戰車卻變成了40.2,一般車架也做到40.5
變短,當然是為了考量加速,所以說它的著眼是放在攻擊上
其實這種低接點的後三角過去在很多車架上也用過,大家多沒有把它當特點
不過,從BMC那台複合材料的碳鋁車開始,這似乎已經變成是它的特點了
其實BMC的固定應該有三個諸元,一是BBDROP--6.9二是後下叉長度—40.2
不過可能大家比較注意的是它的立管和CERVELO一樣是固定幾何---73.5度
這個角度過去有人曾認為是比較偏向亞洲人的設定
如果說CERVELO的73度是爬坡設定的話,那麼這個角度似乎走的是折中路線
(其實我第一台做的車的角度也是73.5度,看起來是比較攻守兼具的思維)
有人問我,對於BMC幾何的看法,希望知道倒底好或者不好
老實說,BMC因為有太多的數據都沒有揭示,所以我很難難去下判斷
它的缺點?
留心一點的人會發現,目前BMC的主力是SLR01
無疑的SLR01相較於其它的如SL01,在角度上是銳利多了
SL01或許為了牽就前軸距長短的問題,頭管角設計小尺吋的並不好
反而是越大SIZE的車架在幾何上越具攻擊性,這可以說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但是SLR01就沒有這個問題,到後面的尺吋連頭管角都固定為72.5
而且五通設計上也變為BB30,老實說如果要有缺點,可能就是這個了
因為這樣子下來是不是這台車會更硬呢?我沒騎過,就期待下次証明了
如果以我個人的眼光來看,我覺得BMC有趣的在固定座管角上
這在歐洲車架的設計上,是比較少見的一種做法,當然這並不算是突破
但是幾何通常是一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做為,有一好就不可能有兩好
這也是為什麼CERVELO要極盡「算計」來求取幾何完美的原因
但是,在這方面BMC新一代的戰車可以說也不遑多讓
因此,如果真的要我看新一代的BMC,我會認為它是為了比賽而做的車
但是以我來看,為了達到攻擊性,它的上管一般而言比較偏長
如果不懂得怎麼去裝這一台車,未必會發揮原本設計者的苦心
另一方面為什麼在大家都採用SLOPPING設計時
BMC的主力戰車卻依然採行水平車架的做法?這也是很有趣的思維
因為攻擊講的就是有利的做法,比如說操控靈活性,但顯然它不理這一套
BMC並不是沒有做SLOPPING車架,但是為什麼一級車上卻不如此做?
以我自己對於車架的幾何的認知來說,我還沒有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
文章是智慧財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