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印地安顧大終於下定決心進了一台量身車


大家一直很奇怪的是,印地安一直想做量身訂做這塊生意


但是卻始終沒有擺出這樣的態勢,讓人覺得你不過是說說而已


 


這次,顧大終於下定決心,清出了空間,買進了設備


總算,他定位中的印地安---可以往既定計畫前進了


 


事實上,到過我家樓頂的人,都知道我家是有台量身車的


而那台量身車嚴格說來,原本就是打算放在印地安的


 


只不過,印地安一直沒有空間放,所以這一擺就走不了了


現在,當然它就更不會走到哪去了,因為印地安有了自己的量身車


精準的條件在哪?


過去一直有人喜歡問我: 劉大那些小數點以下的數字真的有意義嗎?


老實說,這樣的問題,我是真的無法回答,但是你可以想一件事


如果,它的設備真的有辦法做到小數點以下,至少證明它的設備---很先進


不然,類似小數點以下的位數,用肉眼可能都無法分辨,又是怎麼得出來的


 


當然測量之所以能夠精準其實是建構在許多檢驗點上面


如果對於這些檢驗點的變數,不能夠降到最低的話,要精準是不可能的


過去阿綸曾經拿過一套測量鞋底板位置的設備,而蕭醫生也常談座墊


 


 



 


其實不管是坐墊或者是鞋底板,都構成了所謂的檢驗點


而這些的檢驗點,其實是環環相扣的,如果一個點的變數沒有消除


那麼勢必會影響到另外一個點的測量值,最後的數據自然是越偏越多


 


因此測量的精準度,其實是建立在固定變數,然後才能掌握正確的測量點


 


你可以思考一件事,為什麼講究的測量要用卡踏


為什麼昂貴的設備當中一定會有伸縮曲柄


而注重踩踏效率的測量之中,更加裝了功率計


 


有了卡踏可以固定踩踏點的位置,讓定位更確實


有了伸縮曲柄之後,你的大腿角度才不會跑掉


所以測量的精準度,其實是建立在一堆條件之上的


 


過去我問一些朋友你的座艙怎麼量,他告訴我它是從座墊鼻頭量起


後來我提醒它,那你的座墊是用那張呢?它才發現我問的意思


基本上,我的坐艙是從來不用鼻頭在量的,因為座墊本身就可能是變數


坐墊影響不容忽視


所以,過去雖然很多的店家都買了所謂FITTING的設備


但,它替你所做的FITTING是不是夠正確,那就不一定了


 


因為,在過去,台灣並不太講究----------所謂的專業性的訓練


當然,也就不很清楚,做這些是有什麼意義,可想而知,也就不可能精準


 


話說回來,為什麼很多人在談測量時,都特別強調座墊的重要性


因為,很清楚的一件事,座墊有長有短,有寬有窄


而人的髖骨位置和胯開的情況,每一個人也不會相同


 


所以同一張座墊,可能不同的兩個人,座在上面的位置,就不可能一樣


當然,如果用的是不同一張座墊,那麼測量結果,可能就更不同了


 


面對這種情況,你可能就要知道一件事,光是座墊本身就是一項最大的變數


如果你不把座墊的問題固定下來,那麼你的測量點就可能有問題


由於測量點有問題,所以再下來就導致你的幾何也跟著會有問題


 


 



 


而你的座艙長度,在變數不固定的情況下,有沒有可能有問題呢?


當然你可能會因為角度的問題,去發現你得到的坐艙不對


但是,你知道你為什麼會得出錯誤的結果嗎?可能並不清楚


 


由於測量數據的不正確,想當然爾,你的車架圖自然也就跟著有問題


那麼,你在車架上面的重心也就不對,導致量身訂做本身----根本就是錯的


 


怎麼樣做到測量的精準度,其實就是FITTING本身最關鍵的問題


而沒有精確的測量,那麼自然量身訂做本身----也就變得沒有意義


 


印地安有了量身車,當然「以戰養戰」的工作勢必將要開始


做為「目的明確」的車店,我也期待印地安將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熊熊兄的觀點


以往我們車隊也是,FITTING來騎車


有人花2500作一般的,也有去閃電那做上萬的


到後來都發現,真的只能參考用,他只能測出當時的最好尺寸


當車主幾個月沒騎車,又騎不動了,或者天天練很大,過幾個星期就又降龍頭了.


 


身體的素質比尺寸重要,要清楚了解你當下的狀態,在選擇適合你的數值.


像我們隊裡每個人都有三台以上公路車,幾何都不一樣


,FITTING做的那台車,又不能套用在另一台車


有人腹肌特別強,有人背肌特別強,有人屁股超強啥坐墊都沒差.


 


像我們跟菁英組去練習時,他們身上都會帶六角板手,一邊騎一邊調坐墊


甚至不下車的調,騎平路時調一下,進入山區又調一下


今天如果都是平路輪車,出發前就換170曲柄,如果是全上坡就換175曲柄


逆風的時候跟順風的時候又不一樣的騎法,都要隨機應變的調整


 


我覺得最有效率的方法是,隊友幫你看姿勢,一邊騎一邊互相告知


因為50公里,跟200公里的人姿勢會變,這都當下騎乘的人不自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UTUANEE 的頭像
    LIUTUANEE

    剩騎士與只瘋車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