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在文章
中談到在建國南路車店裡的經驗,我無意嘲笑店家的處事方法,事實上我從未遇過能在自行車熱潮中急流勇退者,他就是其中一人,我相信AIT那些老外,或者附近那些買過菜籃車的消費者,很多人心中都有這麼一個人的印像。到現在我和顧大談及這位老闆時,心中還是認為他是那個年代裡的奇才。
開門做生意就是為了賺錢,所以這位店家用盡手段養套殺,其實很正常,對他來說我才是(不正常)。我常講自己是動物園裡的貓熊,閱人無數,這位老闆其實也是這樣的一個人,他能在我接觸到源頭時就開始防微杜漸,在我認識流出管道后讓人傳話叫我以后不要去,意味著他很清楚自己的核心資訊與利益。
不管是基於什麼樣的理由,他能看到我對車店經營的威脅性都夠厲害了,以我天天寫文章傳授經驗來看,立場不同價值判斷也會不同,有人認同,有人詆毀,當時的他你能說不是慧眼獨具嗎?我的追求完美他的差不多就好正是衝突的來源
就如我和顧大永遠都會意見不同一樣,我是記者出身喜歡從消費者立場看問題,顧大之前開車店,很清楚店家是靠什麼生存的。這是立場也是價值觀的差異,誰對?誰錯?那要看你是怎麼想的。所以我才會講:我們做建議不幫你做選擇
我的知識從車店中得到的(少的可憐),回首前塵,當年所接觸的,如今被推翻到所剩無幾,我並非懷疑論者,但是我一向主張合理的懷疑,所以,我今天判斷問題的根據,事實上是靠推翻之前的常識慢慢架構出來的。
當年學FITTING的架構如今也被我改得面目全非,對FITTING的入手,前人有關於靜態設定的論述點並沒有什麼錯,但是FITTING並不是為車架廠服務不應該附屬於車架購買這個原則(雖然買車架前該先做設定),我認為才是可以做出正確設定的條件,FITTING的根據應該是人因這點應該早就有人看到。
學習有很多的層次,讀書會所提供的服務往往是因人而異的。一直以來我都認為這是種公益(所以我也不認為這是擋人財路),對我來說資訊不對稱的問題一直都存在,如果有人意識到這個差異找上讀書會來詢問,我沒有什麼理由不善盡告知的義務。任何人都有知的權力,你知道什麼是對的卻不告知,並不叫正義。
我講的是對是錯,如果你有能力做判斷,那麼你應該清楚自己是要信或不信,當年有人在長脖子車隊那買車,被人誤導來這做FITTING,拿到我們的數據后他換了支前叉,換了棵龍頭,有騎的不開心嗎?沒有。他相信讀書會講的嗎?是也不是,因為他活動的群體依然在那裡,有問題依然找原團體詢問,我會生氣嗎?不會。為什麼?因為我又沒在做生意。她要相信誰是她的事,只要她快樂就好。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或公開分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