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liutuanee/1381377660-3509090381.jpg)
我記得很早的時後,我寫過一篇訪談李總的文章
裡面談到有一位專門賣探纖輪製造器材的廠商告訴別人
如果你買它的器材,它就教你碳纖輪怎麼做
最主要的可能是---除了大概百分之五之外,多數人都和他買器材
結果在一個婚禮場合,這個人踼到一個鐵板
因為他向李總敬酒時,李總的自我介紹是---我就是那百分之五
另外一個有趣的是,在台灣其實很多人是跟進航翊買碳紗
所以賣碳紗的人只要說:航翊就是用我的碳紗,就不怕賣不掉
從器材到原料,好象做碳纖輪也沒有多麼難嗎?
不過如果你那麼想就錯了,因為這裡面你似乎沒有看到什麼----流程
我記得航翊李總最後雖然把不燒框的原因,歸功給---玄武岩纖維
但是,李總自己也說過,非常可能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是---流程改善
從這裡面大家可以看到一件事,對於製造來說---有多少是你沒有看到的
過去,我的部落格上有一句話----對於自行車你懂一點和不懂沒什麼差別
那其實是一種感觸,而這種感觸在我和製造業接觸之後,變得更深刻
事實上, 今年車展時,我曾經和拓凱技術部門的幾個重要主管在一起聊天
而早在那之前,我曾經訪問過其中的一位,時間大概是一個半小時
大概做了三到四葉密密麻麻的筆記,因為我想做一篇深度的碳纖車架製作報導
但是很不幸的是即便是我從新遇見採訪對象,又再度聊了一些問題
不過,這篇文章,我到今天都不敢寫,因為----有太多的地方我不了解
你所爭的真的有意義
前些日子,有一位車店的技師朋友來找我,我勸他早點學會技術之後就離開
很多人認為在車店裡面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過去我也曾經是那樣的一個人
但是,和廠商走得越近之後,我逐漸了解,車店不一定是能告訴你終極知識的人
因為在流程中,車店扮演了販售和連絡的對象,所以它一定得要懂
但是這樣的懂,和做為製造的那一端,終究是有某些的不一樣的地方
所以,當我看到別人為了某些小事,在大打筆仗時,我常常覺得---沒必要
零一上有一句名言---認真你就輸了,其實我現在越來越認同這句話
因為在網路上面你所爭執的東西,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你真的懂了多少
花時間就該真學到東西
多半的爭執,有些時後在我看來其實就是懂一點和懂一點一一點那樣的微小差距
但是,就象政治人物一樣(或許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政治人物的影響吧)
很多人覺得那一絲絲根本微不足道的差距就是他比你高明的地方
而且就是環繞著那根本一絲絲的差距,雙方脣槍舌劍鬥得你死我活
其實象這樣的比拚,我不知道有多大的意義在,網路和報紙其實差不多
或許一個議題會比只有一天壽命的報紙多存活久一些,但是終究會消失
而從這裡面你究竟學到了什麼了嗎?我說的是「真的」學到一些東西
對我而言,我現在有兩種心態,一種是我變得很「心虛」因為我不知道的太多了
另外就是,那些耍嘴皮子的地方,我不會去也不想浪廢時間,因為學不到東西
我覺得如果我們用工作的務實態度來看問題時,你會發現很多事根本沒有意義
那麼為什麼我們要把可用的時間,用在那些地方呢?
難道你覺得戰得你死我活也可以算是一種RELAX嗎?
那你不覺得這種消遣也未免太過無聊了吧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