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mp/phpIB1fTl  

劉大早安 我抱著實驗心態,帶著我的舊車Dare VSR去台中XXS bike fit,想看看外面現在bike fitter在幹嘛? guess what? 它調出來的設定跟劉大的超級接近,這台車座管角可調,最小可到73度,它就被調到73,而且坐墊是退到最後面的;跟我把465稍微往前調1 cm (72),只差一點點了。劉大本來就不需要看別的fitter如何,但對我來說是一個有趣的發現,我把465座艙稍微往前1cm,龍頭也加長1cm,發現爬坡較好出力,但是小坡過彎的那種超穩定感,也減少了些。有一好沒兩好。但我相信71度原始角,是我身體不管再怎麼沒練,都可以騎的starting point-----BY(林記賢)

 

前些日子和顧SIR聊天后他寄了一套國外身體數據的統計資料給我,這應該是SEVEN或者SEROTTA這種客製車廠原始數推算的基準。所以客製車廠即便沒有看到你的FITTING它依然可以透過演算法來推算你的FITTING結果是否太離譜,只是這樣的運算就太數據了一些,因為人不是機器,沒有辦法和機器一樣精準,人的(偏差值)可以超乎你的想像,所以FITTER的經驗值對FITTING結果的正確性有非常大的影響。知道和理解是兩回事,知道別人講的並不能夠變成你的,當年我學FITTING后幾經變化,才有讀書會幾點零版本的講法,有人不懂以為那只是個噱頭,做了幾個FITTING和做了幾百個FITTING如果結果都是一樣,那才是奇怪的。很顯然所有的結果都是教條下的標準答案,不會對。

 

林記賢提到的這套FITTING是套雙胯系統的動態FITTING,事實上他之所以認為跟我做的很接近是因為FITTER告訴他,他的實際角度應該是比DARE要小的。而且FITTER告訴他(他的手部出力比例大了一些),他是在電話中轉述了這一部分,事實上公路車的座墊支撐和人體工學椅有非常大的不同,所以支撐會因為你身體桿杆的原始力道而出現不同,不足的部分自然會尋找其它的支撐點

 /tmp/phpjzhSsb  

為什麼FITTING其實是人體工學?別人騎的好和練習有關但是和天賦更有關,奧運百米金牌得的永遠沒有亞洲人,所以人比人氣死人並不是一句假話,如果FITTER告訴你,你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練武奇才或畸才,只是客觀的陳述,重點是他能不能(根據你的問題或者特質)幫你訂製出一套屬於你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對那些喜歡幫別人戴高帽子而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做法,從無好感。

 

在公路車上應該是(先看支撐再談效率),就如很多車友告訴我的,有效率但是是在多少時間之內?練習是把這個時間拉長的一種做法,沒練習採用效率設定只不過是爽那麼點時間提早結束罷了。如果公路車需要的支撐是一百,那麼那些應該要貢獻比較高比值的如果(怠工)或者沒有發揮應有的水準,那被迫出來收拾殘局的部位提早掛點也是合理的,在我看來DARE推到最后面的支撐依然是不夠的,既然腰部的支撐度不足那支撐就會「上移」,有經驗的FITTER會看出來肩膀比較出力甚或手腕需要用力,都不算什麼奇怪的事,所以對於騎公路車來說腰椎的支撐就格外重要,人體工學中腰椎和座骨乃至於腰的形狀其實都是物競天擇的演化結果,你怎麼座就決定了腰椎的支撐力道是否足夠,為什麼要立骨盆,道理就在此。所以騎車是人體工學的運用,而這個工學的效能就得看人體的比例和槓桿是不是處於(正確)的情況,騎車如果只看一個點,在長距離的移動中非常可能是無法完成的。

 /tmp/phpuJErLG  

所以我的FITTING非常講究「道法自然」,你該怎麼樣我就給你怎麼樣,讓你回到老天爺給你原本的能力,我為什麼非常在意坐,我為什麼非常強調「支撐」,因為那是每個人都會不同的東西,所以為什麼車架廠只談X軸只談Y軸不談Z軸,因為除了(正確的客製外)公規車架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解決不了Z軸的問題的,如果有人告訴你稍微調整一下就可以,那騙你的成份應該很高,因為你身體的支撐最終會告訴你,你痠了你累了,你越談效率你越早上回收車。

 

核心肌群固然是對的,因為核心是主要的肌群,但是你的核心是否能夠真正發揮它應有的功能,決定的關鍵在哪,應該很少人會講,事實上你能否正確用核心,公路車上有兩個點一個是臀部一個才是腰部,你的臀部必須座在正確的點那你腰的支支撐力量才會恰如其份,如果腰的支撐點(上移)而非下移,那你的支撐力會提早結束,因為你腰的支撐點離座點太遠,凝聚力不夠,騎廠車的問題多半是因此而來的,那些把前叉砍到底的只是讓你死得更快而已,因為你的支撐不對,在上移的情況下為了身體壓低另外創造了一個分支,讓你更得不到支撐。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與公開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