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mp/phptGeAVD  

身體是一個複雜的構件,對於自己的身體多數人應該很少去關注,就和人和空氣共處了一輩子,直到嚥下最后一口氣時,你才會知道空氣對你來說有多重要一樣,人因為病痛才發現原來自己身體有問題,健不健康來自於醫院的檢測,問題醫院的檢測和股票的線型一樣都是過去式,並沒有預測未來的能力,所以你對自己的身體或發生在身上的事,那些覺知才是最重要的。身體不會不教而殺,但是多數人都是在考驗身體的極限,它們以為自己的身體可以忍受,事實上是你自己幫身體做出了(選擇)那些事后發生的「不幸」只是因果報應裡的果報。

 

黃大仙當年有個非常信任的伙伴,那年他受大仙之托出差到印度,結果在印度身體出了狀況,大仙自己到印度把人接回來,送到台大就診,在醫院蹲了很長的時間,身體才勉強恢復,他的冰箱裡只有可樂,從不運動從不喝水,可以想見工程師的宅讓他有著嚴重糖尿病,大仙要他不要再吃甜的,嚴格控制飲食,還特地帶他去看中醫調養,但這個工程師只忍耐了沒一個月就故態復萌,只靠吃西葯壓制,最終不要我說,這個工程師四十歲左右就走了----如果你相信打針吃葯開刀就可以讓人活得健康,那是你自己的意志力太差習慣於偷懶---自己騙自己。

 

大草原上沒有席夢思,人活的很原始。為什麼是動物本能,享受不是壞事,不然也不會有科技文明,但是多數的人的享受是否正確?這可能是你要仔細思考的,問大家一個簡單的問題,你習不習慣硬床?你睡不睡枕頭?如果有一天你拿掉枕頭睡在椰殻床上,你的身體有沒有哪個部位會有些(若有所失)你會不會當天睡不好?睡不著?你知不知道你的身體在你的選擇下逐漸在改變?

 /tmp/phpOhkx6p  

人的后側有幾樣構造是突起的?想想看是哪些?頭部、飯匙骨、臀部和腳根,如果你睡覺時臀部先著地,那你想像一下,下一個該碰到床板的是哪裡?頭?不是。如果你有慢動作,那你會發現背部的飯匙骨的位置很奇妙,它是不是和手鏈接,是腰椎上面屬於胸的部分?所以如果你睡軟床睡枕頭,這些都不是問題,理論上你也不會發現問題(因為你很「習慣」這樣),但是為什麼某些人的胸椎和頸椎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時就開始龜胸駝背呢?那些從來不上健身房不做擴胸運動的人是不是更容易這樣?結構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所以你很容易忽視

 

你家裡可能沒有IKEA那張搖椅,那張椅子要怎麼樣最舒服?那要看你對於座點和腰靠的選擇,它的頭靠雖然前傾,但是如果你的座點選擇不同,那你會發現即便你沒有用頭靠你的臀部和腰部就能把你身體給(撐)住,你不會因為頭沒有靠到頭就不舒服,當然,當你的頭也靠上去,你的腳又弄了個腳靠,那你在椅子上面的支點就有四個了?哪四個?頭部、腰部、腳部和臀部,所以為什麼累的人坐下去很快就睡著?因為和睡的支撐方式(幾乎)快一樣了,思考一下飛機的椅子為什麼要那麼設計?為什麼台鐵高鐵甚至長途巴士的椅子都採類似設計,但是這些設計有些(還)可以,有些時間一長就不舒服了?你的身體會知道不舒服,正因為你的身體因為(個人因素)和客體因素,對於支撐的耐受度會不一樣。

 /tmp/phpYisomp  

公路車其實是沒那麼友善的,公路車的支撐其實就來自三個點,把手、座墊和五通,座墊和五通占了百分之八十五,所以座墊很重要,五通的反饋很重要,為什麼那些絕對剛性的車要弄一根舒適型座管?其實車架設計是個學問,把車設計成絕對剛性再從座管上動手腳(不算)真的用功。可以想見如果車架太顛,你的尊臀是絕對座不住的。如果五通太硬,座管回饋太顛,問題真的會是座墊?你座不座得住有多少(真的是)座墊問題?所以我對某個可以和一大粒比大支的美國車架一向都覺得不怎麼欣賞,如果用人體工學和支撐去設計車,是否更友善一些?

 

身體運作其實可以用股票的運作來看,股票市場講支撐和壓力,怎麼樣讓身體獲得最大限度的支撐,這是所有騎士應該思考的,有沒有可能在訓練台上撐三個小時?怎麼樣撐三個小時,從哪裡獲得支撐,過去柏民兄已經替大家提供了答案。所以三點支撐如果少了一個,那三個小時鐵定是無法做到的。為什麼騎卡踏比不騎卡踏要來得好?以卡踏和不騎卡踏之間的支撐程度來思考答案就出來了。所以某個點的支撐不足那其它強出頭的部位就會變成強弩之末,就會形成你的痛點,所以支撐為什麼要移轉?騎公路車需要的支撐值(各種騎姿均同)如果相同,那麼,哪一個部位支撐度不足在股票上就會形成跌破,原有的支撐就會變成壓力,就身體而言,那些被移轉的壓力就會形成過勞,最后就是你的跳空缺口。

 

人體工學就有如支撐和壓力一般,用這種方式去思考,那麼你會想通很多事,坐在捷運上為什麼要翹腳,比較優雅?習慣問題?與其這樣想不如思考一下你的身體告訴你,你的某個支撐部位是否過勞,所以要找別的方式來幫忙?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與公開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